【 在 TCYPM 的大作中提到: 】
:1.学生上课要不停的拍PPT,因为老师很少把PPT拷贝给学生,即使他的PPT是上个十年的产物,已经传宗接代很多年了,能超远变焦拍摄的手机成为学生必备。
我不用PPT,看学生上哪里拷!
:2.老师分两种人,
:一种是喜欢讲故事的,一讲就讲半节课,有的吐槽体制骂国人劣根性,有的讲各种道听途说奇闻异事,我见过的最离谱的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自己的女儿多么多么优秀,为此专门做了一个ppt,里面是他女儿的履历、论文、照片之类的。
:另一种是上来就照着PPT念的,念完就下课。当然,如果遇到老师能把课讲透彻讲清晰还能有趣的,这种“神”倒也存在,只不过每所学校不超过三个。
贵校文科老师多,不然何至于此!我觉得我就能讲得清晰,当然只有学懂的学生会觉得有趣。
:3.老师给学生分组的目的,除了交课程作业,就是让学生自己上来讲课。美名其曰翻转课堂,然后两节课时间安排五六个小组上去讲课。到点下课老师就走人。剩下没讲的小组下节课继续。什么?你不想讲?直接一句“占平时成绩50%”,就问你要不要讲?
我们没有。
:4.放着经典教材不用,偏要用自己学校自己老师编的教材。你说用自己的教材也就算了,问题是教材编的一言难尽,讲课老师自己都不一定把结构搞清楚。
我们基本用名著,但是学生可能配不上名著。
:5.快考试了,也分两种老师。一种是直接告诉你考点是什么,甚至可以精确到教材的哪一章或者PPT的哪一页。这种重点课是出勤率最高的,如果只是为了考试必过,该课程一学期只听这一节课就足矣;
:还有一种老师是什么重点考点也不告诉,留下学生自己猜。最后考完试发现考的内容既不是PPT上的也不是学校自己编的那本教材上的……
还好,我个人是给考点的,不然挂的太多
:6.所有学生都要自学,得益于老师上课念PPT或者讲的云里雾里,期末复习对于很大一部分学生来说其实是重头再学一遍。网课,百度,知乎是大学生真正汲取有效知识的地方。
据我和部分学生的交流,存在在课堂上能听懂的学生。
:7.B站大部分讲网课的教学水平,比大部分的大学教授讲的都好都强。
这个是难免的。
:8.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是一个本科生专业知识水平“速成”的时期。哦对了,大学教授们都是默认本科生会写毕业论文的,包括格式,研究方法在内。
不啊, 我默认学生不会格式。研究方法我不要求的。
:9.以上情况符合包括985/211,双一流,一本,二本在内的绝大部分院校的绝大部分专业的绝大部分老师和学生。
我是个好老师! 学生可能不太行,但是有些人也尽力了!
:10. 也有例外,医学相关专业和个别极其注重实践的特殊专业很少有上述这些情况,专业特殊性决定了其很难蒙混过关。
:11.鉴于以上情况,出现了一句非常著名的心灵鸡汤:“进入大学最重要的不是熟练学会什么,最重要的是全方面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这句话实际上就是在为以上这些难堪的情况遮羞,是在将这种不合理的情况合理化。
:12.鉴于以上情况,我们的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早就不是需要如此多大学生掌握本领,有出色的研究创新能力。大学生充其量就是一种身份标签,一种可以用来帮助社会用最低成本筛选人群的身份标签。至于大学生能不能胜任岗位,适应社会,不重要,真的一点也不重要。最有趣的是,媒体和企业们还会不停的发问“为什么我们的高材生们什么都不会?”
谁说的,要是我们的毕业生不能胜任岗位,很快我校的名声就不好了,对大家都有坏处,所以胜任岗位适应社会是必要的!
--
FROM 202.19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