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不容二虎,这是很简单的道理,清北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本科生和人才,还有大量资金和设备,恐怕很难说是达到最优化,距离期望还是很远的。饶和施一公的问题很多,很多老百姓包括所谓高级知识分子分析很多,具体你可以去找一下,敌对和竞争只是程度不同,不影响争夺本身的行为。我想表达的东西很多,确实表达有限,我也不期望谁能理解。魏国当时已经有很多谋士,诸葛亮显然不能有蜀国那么高的地位,这是显而易见的,他要过去至少要和很多人竞争,这就出现很多问题,这个难道不能理解吗?所以很多时候我就省略了很多东西,怎么就成了乱七八糟呢。
【 在 pkucannot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感觉也是,乱扯一通。这是给国家的建议还是清北的建议?三国时魏和蜀是敌对关系,现在高校是竞争但是谈不上敌对吧,你是建议魏国如果早发现诸葛亮,不要招揽,把诸葛亮放给蜀国发挥最大价值?清北如果有多个很强的人就会发挥不出来,这跟饶毅施一公的引进是什么关系?乱七八糟说了一堆,还不如抓住一点说清楚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6s Plus」
--
FROM 39.14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