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呦,这大帽子扣得,这得多大恨
【 在 DDRT 的大作中提到: 】
: 据微信公众号“科学网”20日消息,3月19日晚7点,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准时出现在直播间,在线宣讲西湖大学首次本科创新班招生事宜。
:
: 围观网友迅速用弹幕填满屏幕,提出所关心的疑问。例如,本次西湖大学仅招收五个专业,其中三个属于“生化环材”行列。有人就此发问,“社会上流行一种说法,‘生化环材’是四大天坑专业,西湖大学现有的本科专业中,四大天坑占了三个,这个您怎么看?”
:
: 类似的直率问题还有很多:西湖大学喜欢招什么样的学生?为何首招不超过60人?为什么只在浙江招生?本博连读不想读了怎么办?对于这些疑问,施一公一一做出了解答。
:
: ?
:
: 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来源:微信公众号“科学网”
:
: 热议一:“这个大学典型生化环材,不好就业吧?”
:
: “我翻了所有老师的publication list,没有一个正儿八经搞芯片设计的,没有一个正儿八经搞人工智能的,全是搞材料、材料、材料……”有网友在问答平台吐槽:“西湖大学干脆改名‘西湖材料大学’好了。”
:
: 对此也有网友意见不同:西湖大学本来就是一所研究型大学,培养的是本博连读的学生。非要用“实用主义”的眼光去看待,略显狭隘了。还有人表示,报考西湖大学不适用于大学毕业马上就需要就业的学生,但适合一批有科研理想又不愁吃穿的学生。
:
: 施一公(表示自己也是在两三周之前刚刚听说生化环材是“四大天坑”的民间说法):首先,“生化环材”是四大天坑,指的是它们的就业、收入等。任何专业都有供求关系,当供大于求的时候,可能收入减少。高二、高三学生需要考虑的不该是“生化环材”或者其他专业是否“天坑”,而是要凭兴趣爱好,因为梦想和兴趣是最终成才的关键,不是收入。
:
: 任何一个进入西湖大学的本科生,根本不需要担心“生化环材”对将来的影响。如果西湖大学的毕业生在生化环材领域都不能有好的发展前途,那么这个世界可能就不需要这些专业了。
:
: 这不只是学科问题、专业问题,实际上是关注培养什么样的人、学生应该更看重什么的问题。我们认为,不管是在科学还是其他领域,兴趣驱动是最重要的。而在考虑兴趣的时候,我建议,学生和家长都不要过多关注收入和就业。因为这样会误导孩子,会让孩子为柴米油盐担心。
:
: 这个世界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很独特的,每个人对世界也是很独特的,每个人只有一辈子,每一天都是独特的。当我们享受着这个世界带来的便利时,为什么不让梦想飞起来?为什么不去追求自己梦寐以求的事情?
:
: 西湖大学聚拢了一批志同道合、有理想有梦想的人,这些人会营造一个很特别的文化和环境。我相信任何一个西湖大学的学生从进入之日开始,就不会再想生化环材是“四大天坑”这句话。
:
: 热议二:“本博连读很可怕,连转专业的空间都没有”
:
: 据西湖大学招生政策,学校实施本博贯通培养模式,优秀学生可直接推荐攻读本校博士研究生。
:
: 这符合这所新型大学所倡导的“小而精,高起点,研究型”办学理念,即便本科生也是学术导向,希望培养“未来优秀的青年科学家,成长为科学大师”。按照政策,本科第三年年末,学生可以选择在西湖大学直读博士。
:
: 支持的声音认为,通常,博士毕业后的年龄非常关键,本博连读直接少了硕士的时间,年龄上优势很大。反对的声音认为,本博连读很可怕,连转专业的空间都没有,考研、保研去更好学校的机会也没有,简直就是孤注一掷,豪赌行为。
:
: 施一公:本科生到了大三下学期如果决定读博——而不是转行、毕业或读硕士,在与院系和学术导师充分沟通前提下,有三个选择:一、留在西湖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二、学术导师帮助联系介绍海外高校、导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三、学术导师写推荐信,帮助学生去国内高校攻读博士学位。
:
: 如果留下来在西湖大学读博,学校会为学生开通绿色通道,在本博贯通的情况下,学生在大四就能开始博士论文开题报告相关的训练课程。也就是说,在西湖大学,大四的本科论文有可能成为博士开题报告。
:
: 如果“专业不是我想做的怎么办?”,届时学术导师也不会阻碍学生作选择,让学生做自己最喜欢的事。西湖大学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走科学家的路,但同样支持转行、转专业,而不是只提供一条道路。
:
: 热议三:刚上大学,根本不懂什么叫做科研……
:
: “很显然,根据学校的定位,如果不准备从事科研的同学还是绕道吧。”
:
: 对于西湖大学的办学模式,有网友提到:“先评判一下自己是不是研究型人才,西湖这个配置明显倾向于研究型人才培育。而且,西湖大学不是‘双一流’、没有历史沉淀,在考公务员、选调生、推免上可能没有任何优势。”
:
: 这样的观点得到了不少认可:“对于大多数十七八岁的孩子来说,可能很多人觉得做科研当科学家很酷,但是他们真的知道什么是科研、怎么做科研吗?”不过也有人提出:“我觉得没错,这也是施一公发起创办这个学校的最初的原因。”
:
: 施一公:西湖大学创新班实行专业自主选择。所谓自主选择就是按照兴趣来,我们会保证学生的兴趣得到满足,不会加条件限制,但是我们会给出建议。
:
: 为什么这样说?很多学生在大学阶段、甚至在博士一年级阶段,并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很多学生听了一个讲座,看了一本小说或一部科幻电影,听了几句话,就为之感染动情而选择一个专业。实际上这个专业未必是其特长所在,也未必是最适合的。
:
: 选择专业需要深思熟虑。以我自己来说,不要说本科时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即便到了博士毕业那一年,1995年我在美国约翰o霍普金斯大学拿到博士学位,我都还很迷茫要不要做博士后,博士后又从事哪个专业,要不要走科学家的道路。所以说,年轻的孩子有一点迷惑和迷茫、不太清楚怎么样往前走,很正常。学术导师会跟学生充分交流,通过多方面交流了解,为学生设计一条往前走的道路。
:
: 热议四:师资、硬件都那么好,为什么只招60人?
:
: 《中国科学报》记者在观看直播中粗略统计,这几条弹幕在直播间出现最频繁:“条件那么好,为什么只招60人?不是600人、6000人?”“为什么只在浙江招生?”“为什么不在河南/广东/天津……招生?”
:
: 施一公:为了让每一位本科生在学校很顺利地成长,也为了每一个环节万无一失,学校经过研究,我们希望在招生规模和地区采取逐年推进的做法,最后经过教育部批准,今年我们先行在浙江省内招生,不超过60人。
:
: 我当然也希望去我的家乡河南以及全国各地招生,明年、后年……我们会尽可能快地面向全国其他省份招生。
:
: 结语
:
: 虽然有许多不同的声音,但也有不少人对浙江本地学生投去羡慕的目光,表示“希望下届能对全国开放”。
:
: 西湖大学是对我国高等教育治理模式转型的全新探索,困难和挫折会一直存在。本科报考西湖大学,可能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当然也可能是实验失败的“炮灰”。
来自 TET-AN00
--
FROM 222.12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