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里面导师课题组常年招人,能考高分为何不去发文章,说明意识不到,主动性不强,这不正是导师不愿意要的类型,人家发了6篇文章,占用了多少时间,还能考330,和考了390放在一起,还说明不了问题。哪个导师不愿意要科研熟手,谁愿意要生瓜蛋子,生瓜蛋子培养不出来的可能是有的,就想混毕业证大有人在,碰到这两类学生概率不是一般的高,遇到已经拿着论文证明是优秀科研熟手的学生,不招,去招另外一个,你当评委都是傻子?
只有没上过大学的才会认为,随随便便就写6篇文章,是幼稚的以为把种子播下去明年就有收获了吗?
问问硕士毕业的,发一篇文章有多难,多少个日日夜夜,掉了多少头发才好不容易发个够毕业的SCI。
承认别人优秀有难么难吗,去测个智商吧,看看人和人是不是有差距,承认差距就那么难吗?
另外研究是选拔人才,不是平均主义,要的就是脱颖而出的人才。
【 在 tuolaji 的大作中提到: 】
: 考试就是考试,所谓的考试就是看分数的。你科研能力感人可以走保送可以走特招,但是请不要挤占普通学子的进取通道。现在的很多制度给得利机构留下了太多操作空间,公务员考试如此,现在研究生考试也是这样了。十几年前甘德怀考北大博士被北大法学院副院长淘汰状告苏力闹得沸沸扬扬,最后的结果是考博慢慢变成推荐制了,现在关于考博的丑闻倒是少了很多,但是整体社会的科研氛围反而成了一锅屎。现在谁都知道考博压根不看成绩而看跟导师熟不熟,考生做的最多的工作不是准备考试而是去联系和取悦导师。这次协和研究生招生事故严重破坏公平正义。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2 Pro」
--
FROM 218.24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