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回答一下。
国内教授一直分:助教、讲师(中级)、副教授(副高)、教授(正高)。这个是传统体制。以前要求低,本科学历也能当教授。为了有区分度,教授又分级。还有博导,也是教授分档的一种。
后面这套不好玩了,国内和国外的教授差太多,特聘教授还没新海龟毕业生厉害,只好另起炉灶,加上人事制度改革,推行了学美国的,非升即走的 常任轨。高风险高收益。待遇比国内轨高一大截,考核基本上向美国靠,支持上也学美国,毕业聘为助理教授,就可以带博士,立即成为博导,人家恭维你也可以简称教授,水平上可能已经超过老的教授了。你要是看到 xxx副教授(长任轨)的头衔,基本上可以默认很厉害了,差不多等于美国的同级别的副教授, 在国内挺厉害了,差不多马上就可以拿帽子了,成了香馍馍. 接下来拿了教授头衔,大家就不关心是不是 长任轨了,多以帽子出现。事实上能真达到长任轨正教授水平的,也即北美研究大学的长任轨正教授,基本上都是名人名家。
本来长任轨就是预聘,但是现在和劳动法等冲突有一些灰色地带,为了避免风险,又生出新玩法,各种师资博士后,特聘研究员等等,不管名字多好听,就是预聘的博士后。签劳动合同,2个聘期最多,工资照样很高,高风险高收益。
预聘副教授我没见过,一般来说,按美国一般玩法,副教授已经终身了,只有顶级的高校,副教授还不是终身职。所以估计只有清北才能玩预聘副教授。我猜这里的预聘副教授应该是 还没到副教授水平的助理教授,给个好听的名字。
--
修改:Zshadow FROM 120.41.122.*
FROM 110.8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