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动形象,真实
【 在 xinzish 的大作中提到: 】
: 本人普通工科领域的一个小方向,最近经历了几次重点研发项目的申报,有些感触,来吐吐槽。有些是亲身经历,有些是道听途说,给诸君送些谈资。
: 一是重点研发的评审制度。由于盘子大而且是竞争制,台上的运动员都是项目领域的最优势科研机构的团队,而坐在台下评审的裁判员由于采用机构回避制度,大多数四面八方拼凑起来的所谓大同行,但就是这十几个人手里的投票掌握着项目归属命运。那他们怎么投票呢,首先应该还是专业判断,但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超出自身专业方向,尽管是所谓大同行,但完全是外行,那这一票投下去要么是帽子票,数谁家帽子多,要么是人情票,看谁给我打了招呼。结果就出现有些项目内行被外行干掉,让人大跌眼镜。
: 二是打招呼。原来是评审前一天公布专家名单,结果乱象丛生,于是规则改成评审前不公布,结果是乱象愈演愈烈。找专家打招呼成为项目答辩的必须步骤。一个基本的逻辑就是,人家都打了,你不打,那专家觉得你傲娇得很啊,别人的水平也不差啊,我这票为什么投给你。即便的确比你差,那也不好意思,我还是要顾及人情和礼貌。打招呼也是技术活,可分三等。第一等是送上门,有的是知交故旧,有的是门客学生,有的则是递拜贴,还有的则是交换资源。想想这第一等自然是大佬学阀的待遇。第二等是最有技术含量的,用最高效的方式获得最多的专家名单,当然也并不是内部泄密,毕竟这个有非常高的法律责任风险。第三是最普遍的,通过既往公布的专家名单和一切可能的渠道大海捞针地毯式搜索,这种难度也真是大海捞针,其原因在于真的很难捞,另外即便你偶尔捞到了,因为你段位不够,人家却说我不是针,当然也不排除有清正高洁的专家拒绝这种做法。但必须承认的事实,找专家打招呼成了从申报单位机构层面得到认可的重点研发项目答辩的必修环节。
: ...................
--
FROM 120.2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