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科研政策在近二十年几乎完全失败,以论文为导向的这二十年,几乎没有做出什么像样的科研成果。而这二十年里,只有宁德时代、比亚迪、隆基等公司里面的科研人员做出来了实打实的成就,“民科”完胜“官科”
原因其实就是考核标准的问题,那些公司里面的人,公司不允许发论文,反而做出了实打实的硬核科研成就来。像极了当年聂帅搞两弹一星。搞两弹一星时,也是不鼓励发论文,只看国家(相当于一个大公司)的大项目进展情况。
科研有科研的客观规律,保证科研人员的基本生活水平,让科研人员有宽松的环境,不搞内部竞争,在基本待遇上面搞“大锅饭”。然后在大项目方面,搞集体奖励激励,评价标准看实际不是看论文,如此,国家的科研就上去了。当年聂帅就是这么做的。 如今的宁德时代的曾毓群、比亚迪的王传福等等,也都是这么干的。都很成功。
不要担心养活搞科技的闲人,这些人如果不闲的话,是搞不出科技的,科技是需要灵感的,有其客观规律性。他们平时要求的待遇并不多,在基本生活层面上逼迫搞科技的人,以为那样会激励出高新科技,那怎么可能呢?
所以其实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就是两条:
1、保证科技人员的基本生活,在基本生活待遇上不要搞竞争制,要勇于让科技人员在这个层面上吃大锅饭,让科技人员在基本生活上有保证,既不会饿死,也不用喂太饱,解决科技人员的后顾之忧。也就是让科技人员的基本待遇达到当地普通公务员的待遇也就可以了,不要多,也不要少。国家要勇于允许科技人员有混日子的情况。古往今来任何一个科技人员,不管多聪明,正常的情况,都是一辈子就那两三天的灵感,平时大多数时间说白了就是混日子。国家要勇于在这上面多养活一帮闲的蛋疼的博士们,而不是天天拿左一个考核右一个考核逼迫这帮博士们不得不学术造假。国家养活这些人吃个安生的大锅饭,不会花很多钱的。
2、奖励激励时,只奖励国家层面的大项目集体,或者大的真正的经过了时间考验的真科技成果的集体或者个人,而不是奖励论文。国家每年奖励的项目不用太多,宁缺毋滥,保证每个奖励项目都是实打实的真货就行了。
这两条,国家只要做到了,国家的科技就可以腾飞,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学术造假满天飞、空耗科研经费和科技人才的精力和时间。
--
修改:shujuku FROM 153.0.156.66
FROM 153.0.15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