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院和高校运行同意,但高校教学任务不认同,高校职称还是完全看科研,教学工作量及格就行,评教不要倒数就好,至于教学多出色,有教学奖,基本没有用处,所以我们这里(三流985)没人愿意上课。新来的老师,我都劝他们全力科研上职称,教学不要一票否决就行。
【 在 throughout 的大作中提到: 】
: 科学院是PI负责制,PI一般由资深研究员/杰青/院士担任,在某些大课题组组长(PI)比如院士,其课题组的成员还有正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实验员(科研助理)等,一般的课题组组长(PI)就是正研究员带着几个副研究员和助理研究员、实验员(科研助理)等。你作为副研究员,你一定是要加入某个课题组的,你的工资很大一部分是由PI承担的项目经费里支出,所以PI对你有绝对的领导权和控制权。你花的每一笔课题经费(哪怕是你自己申请到的课题经费,比如青年基金),都需要PI签字(很多中科院的研究所的财务制度是这样的,但不排除一些研究所的财务制度有差别)。在中科院由副研究员升职称到研究员,竞争非常激烈。我听说过某个研究所的副研究员发了NS正刊第一作者论文不给升正研究员,后来人家辞职出国在美国找到了tenure教职的故事。中科院的PI拿经费的压力非常大,所以可能很多PI都push得比较厉害,包括对手下的副研究员。
: 在高校,你如果属于教学科研岗,而不是什么特聘副教授、特聘副研究员、专职副研究员之类的伪博后岗位,就是说,你的工资100%都是学校人事处发钱,而不是团队老板从ta项目经费里出钱给你,那你就是相对独立的。虽然高校里也是要加入什么团队,但是团队相对是松散的,团队的领头人会在资源上支撑你,但是ta不给你发工资,相对控制权没有像中科院那么强。说白了,你如果不听团队领导人的话,人家除了不支持你,没有办法直接扣你的工资。高校里的工资组成包括根据职称的基本工资,还有岗位工资、绩效工资等,岗位和绩效也是要评定的,但是这个也不是团队老板一人说了算,一般是学院有个委员会按照一定规则评定的。也就是说,在高校,人身自由度更高。
: 高校里还有教学任务,很多高校里的课要靠抢、争。你如果去了高校,一定要动脑子怎么主讲至少一门课且守住一门课,否则也没有立足之地。985高校里评职称,教学虽然不是最关键业绩,但是又是必不可少的门槛,也很重要,如果能搞个教学竞赛奖,将是很大助力。
--
FROM 222.204.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