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
一个原因是历史遗留的错觉
一个原因是难易程度不一样
所谓错觉就是,科学技术是工业实践的副产品,而不是教育教学的副产品。中国是从建
国以来,工业水平太低,导致高校人员相对水平更高,所以在早期,很多问题是学校解
决的,产生了高校人员能搞发明创造的错觉。而产业发展到今天,其复杂先进程度已经
远远超过高校小团队能够解决的范围,实际上高校仅仅起到了培养本科生的作用,回归
正常,解决不了实际需求。
另一难易程度是指,发明创造的复杂性是高于科学探索的,至少科学探索的结果是非常
不明确的,也是难以界定的,而发明创造的目标往往是非常明确 的,参数范围是非常强
的约束,解决起来就很难。
学校围绕基金考核的主要原因就是一股脑把所有高校都划给教育部,而教育部以前自己
直属的高校基本上就是搞科学探索的,也就是现在的985,所以他们额话语权、价值观和
习惯性思维就是要围绕基础科学展开。
所以造就了在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扩招的历史进程中,这些学校是走在前面的,而
培养的学生也偏向于基础和科学探索,因此这就是一个生态的问题。
当然我也是其中的一员。
但是这种玩儿法从一开始就存在着问题,比方在05,06年的时候,就出现一些学校的教
师,在晶体学杂志上一年发表几十篇论文,不仅没有处罚,甚至拿到了极高的奖励,我
估计也会当做人才引进的。这种坏的风气很快从所谓生化环材这种领域里蔓延出来,并
且不仅影响了真正的基础科学,也影响了工程领域,所谓工科理科化。
并且这种做法得到各个部门还领域支持,当年我可是认识十年发一篇prl,八年发一篇c
ell的学者,这些今天看起来都很不值,但是科学首先应该是真的不是?
【 在 sunfoxb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什么高校的考核基金项目占这么大的权重。
: 科研一是创造新知识,对应科学问题;还有一个更广泛的问题是创造实用的技术,对应发明、产业应用。 现在是后面的权重太小,或者说基本不看。
--
FROM 113.20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