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很普通……
我感觉如果研究计划做得比较好,论文其实是自然而然的产物。所以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根据研究目的做规划、根据研究进展调整规划的能力。
一般来讲,研一的同学会给一个前期走通的路线,做一些微调或应用,然后让他读文献后按研究目的写研究计划(其实就是论文框架),包括:
1,题目 - 论文的纲领
2,关键问题、我们的研究思路、研究思路的创新性(前言);
3,详细的制样方案、详细的表征方案(实验);
4,根据目的拟定研究内容,写清楚这些内容如何支撑自己的研究思路、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再根据研究内容落实每一部分的方案和预期数据(结果与讨论)。
这部分定下来后,就开始实操。刚开始我一般跟得比较紧,有技术和原理不懂的都通过及时讨论和传帮带帮他们解决,尽可能提升学生的信心。然后有研究结果了就填到研究计划的预期数据里,这时候通常还要引导他们把自己的结果和文献的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找特色也找差距。
然后根据结果微调计划。
等计划执行完了,一篇论文的骨和肉就出来了。
一般给学生1-2周写初稿,我花半天时间和他一起排除硬伤、讨论写作技巧,然后再给他1-2周时间修改;然后我基本完全重写。把重写后的稿子给学生,让他对照学习,然后投稿……
这样走一遍后,学生基本就明白科研和论文是啥了。第二篇我会逐渐放手,看学生自己的能力,能力强还愿意读博的就多带带,再刷一篇基本就出师了,后续的文章基本只要帮他们改框架、重写前言、摘要和结论就差不多了。
如果能力一般或者不打算读博,就把方向调整到偏工业一点。
博士这边一般是两个相关方向并行,一个相对稳健点(为项目收官充实数据),一个相对挑战点(攒数据申请新项目……)。如果是自己组内上来的博士,这时候论文基本不太用我操心,我一般只要重写或大修前言、摘要和结论就好了。
如果是其它学校上来的,差不多和研一类似,要再搞一次。
这样下来,每年我自己需要完整写的论文也就3-4篇吧。
【 在 nanjind 的大作中提到: 】
: 牛逼啊,学生写还是你写?
: 【 在 FiftyCent 的大作中提到: 】
: : 本青就这样啊。
: ...................
--来自微微水木3.5.14
--
修改:FiftyCent FROM 110.191.86.*
FROM 110.19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