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谓的引领性的工作,虽然我个人一辈子也做不出来
但是这样的工作并不罕见,甚至还非常多,就例如张首晟做的那些
从更长的时间段看,我并不觉得这些工作就那么有价值
总之美国的院士相对来说偏荣誉性,别说院士了,诺奖得主又怎样,这一点
比国内这种半封建的制度强。
可以说美国的院士制度,应该是不忘初心,它的动机和达到的效果是一致的
大部分人,就是靠长期耕耘拿到的,至于年轻人的比例还是得有统计数据。
【 在 mornings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瞎扯淡!丑国的院士都是某个领域有开创性贡献的,文章不一定多但一定有引领性,你看看吴健雄,老邱,老姚,小陶,张首晟,谢晓亮等那个不是,或有牛逼发明的如邓青云
: 至于熬工龄更是蛋扯的没边,小微、张锋入选美国科学院院士时才三四十岁
: 美帝不会因为你是院士或诺奖得主特殊照顾这点事真的
: ...................
--
FROM 113.20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