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在二本院校,对于这边的学生还是有些发言权的。
河南二本工科热门专业今年的分数线大约是520分,能够打这个分数上来的学生应该也不算笨了吧,但是为什么会变成您说的那样呢?我分析主要原因有两点。
第一:自身不清楚自己上大学要怎么学,很迷茫,还是沿用高中的套路,听老师讲,这个是最常见的。
第二:老师们各自有小算盘,上课那纯粹就是对付,教材找个垃圾教材,课程稍微讲讲,考试考的也很简单,这相当于给第一的那些学生都坑了。
第三:等晃晃悠悠到了大三,学生慢慢醒悟过来了,也晚了,得,准备考研吧,所以他们个别脑子灵光一点的考研成绩可能还可以,但是基本的数学基础和专业课基础都没有打牢,所以才会出现您说的那种情况。
其实我决定不止二本,一本甚至好多211也是一样,只是比例问题。
因此我才想着弄个这个,不求多优秀,至少让想学习的孩子多个选择吧。
但是想在课堂上弄,那基本不可能,一是没人支持,二是会得罪很多人,您应该也明白。
所以我只能在线上弄。
恰好这学期我带新生班主任,也想着从头来试着改变一下他们这四年的完成方式,别出去都和零件一样,全是残次品。
【 在 lithium79 的大作中提到: 】
: 探讨一下,内容涉及面广而不同,主要是能不能搞出技术之外的思想,典故,方法论,更多认知和人文结合的东西。如果纯粹是知识点没有啥意思。这些不是热门技术。我可以给你个例子,一个2本考研,我一看C语言98,我问2维动态数组怎么弄,学生说不知道。这说明学生学习就是为了学分,老师和社会没有激发他学习的欲望。
: 我看戴建业课就很有收获,不是古诗那点翻译而是古人当时怎么就写这个诗,自然知道怎么用这个词,怎么理解这个人,理解当时的社会。
:
--
FROM 61.13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