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你说的,所以特能体会其中的苦。
现在还好点,还是比较重视年轻老师。以前是要爱老尊幼,刚进学校的青椒人人都可以踹一脚,忍不了就滚,忍得了就自己磨。我记得当时屡审屡败,为了活下去不得不自己拿工资做实验。这世间都是这样的,没有表面那样的光鲜靓丽,改变不了外面的,就改变自己,学会让自己强大点。
国家自然基金算是国内最公平的基金了,现在实行大数据,很少出现师兄弟评审的问题,而且大多数真正做学术的人还是有基本的道德底线。所以,今年不中,不要失去信心,多积累几篇好文章,把本子好好打磨下,还是有机会的。
这几年青年基金的本子质量都很高,有些本子质量不比面上的差,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一是要有硬东西,如果是同一个领域,top期刊和一般的核心期刊放在一起,对评审人的结论影响肯定很大,所以,要好好积累几篇拿得出手的代表作。二是要好好写本子,就像我们看一篇文章,要逻辑清晰,故事情节能在脉搏上,如果写评审意见的时候,还要评审人费尽心思帮你重新凝练创新点和科学问题等,你的本子提升空间还很大,所以写好本子后可以请获得过资助的老师帮忙修改下最好。三是写本子要真实和要点突出,不要试图认为评审人不认识你,就可以夸大一些事实,评审人都是过来人,虽不认识你,但知道的事情会很多。其实,大家都是过来人,都知道起步艰难,不会因为硬件条件和团队而影响结论。
随便写几点自己个人看法,希望对年轻老师起步有帮助。另外,我是出于好意来说这几句,还请大家从正面来理解,不要有误解而产生纷争,否则以后没人敢说话了。
【 在 sirensara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真的工作挺扎实的的,本子是很认真很仔细地梳理凝练的
: 再不中,感觉要逆反了哈哈哈
--
FROM 116.162.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