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名称上,确实是个问题,属于基金委作茧自缚。可能最初基金委给出“杰出青年”的时候,没想到这玩意会发展成一个“帽子”,只是为了激励青年才俊。但现在已经演化为一个基金委最重要的一个帽子了,但这个帽子有一些先天的缺陷。首先在于名字,杰出青年,排除了45岁以上的申请者,很多很有实力的科学家,没有申请到杰青;而且他只是一个五年的项目,其实本质上又不是一个帽子;再往上进一步的追求,是院士,但是院士很难得到,这样在杰青和院士之间,有一个很大的“空闲地带”,没有纳入基金委的权利管束,出于基金委系统自我扩张权限的需要,也需要再整出个名头来,继续网罗控制。
然而从名称上,“杰出青年”,很合理,就是给青年人才的资助。但如果给出杰出中年和杰出老年,名称上就不美气了。但是如果取消年龄段的限制,直接再出“杰出人才”项目,又会让人无所适从,和“杰出青年”重复。
所以这次给出的“杰出青年”继续资助计划,其实是一个无奈之下的选择。我看有可能,以后没有申请到杰青的实力派,也可以申请杰青继续资助计划,估计可以俗称“大杰青”。这样基金委控制权就可以将院士以下的实力派们,一网打尽了。
【 在 karaisan 的大作中提到: 】
: 杰青45岁截止,应该设立一个杰出中年人才计划,40岁前不能报,50岁截止。
: 这样洗牌作用更明显,更加能调动人的积极性。
--
FROM 218.6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