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因为跨专业选课很多,大多数书写的时候认为读者不一定具备该有的基础知识,所以往往会从比较浅显和基础开始,角度也是假设你不是行业内。懂得人觉得啰嗦,初学者会觉得比较形象。
国内教才基本认为你是一步步学上来的,该有的知识都有,所以开局一般都比较干瘪。后期深入时,又有种有些东西你又未必懂,也未必用的上,快速过去,教你筋骨就行,考试快到了,考点就在这,学了以后照样干活就行了。
老外教学中很少在讲课中覆盖全内容,会让你自学很多部分。国内教学,基本老师怎么也得带你把书过一遍,起码考点刷过去。
国外学完,可能感觉糊里糊涂的,又有点懵懂,什么都有点印象,可又不熟,但是容易自己慢慢摸出来。国内学完,见过的上手贼溜,没见过的可能都不知道路子在哪。
以上瞎扯淡,学霸必然不会如此。其实各有千秋,各有适应的人。我一般一种看不懂就去看另外一种。
【 在 shouge111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看英文版教材都是大部头,讲解、实例详细,确实适合慢工出细活,以及自学。
: 但是这真适合我们的情况吗,我们大学生一学期6门理论课,还配套几门实验,另外还有公共课。用这些教材来得及上完吗?
--
FROM 14.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