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教学→需要指标来衡量→提出指标→指标具备法理上的标杆衡量价值→教师想法设法迎合指标→指标优秀的教师被认定是优秀授课老师→宣传优秀教师→大家纷纷效法
当这个流程完成之后,看不见的、不能即可见效的功夫就很难被下了。宝宝辅食式地教学、幼儿园阿姨奖励式的互动就会应运而生,教师会不自觉地引导学生开展倾向性地评教,至于课程结束后留下的东西是什么?教学管理者是无法知道的,学生随着成绩的到手也会迅速将焦点转移到新的课程,教师也许知道但向谁说呢?真正的答案只有在n年以后的毕业生那里去寻找了。
【 在 biangan 的大作中提到: 】
: 别的学校不知道,我们自从所谓的重视教学后,教学环境就越来越恶劣了,
: 每年教务处规定学院有一个整体的调课率,超过就要扣钱,所以本科的课基本不给调课
: ,特别是如果有一个两个老师生病啥的调的多了,其他人就没法调。
: ...................
--
FROM 114.25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