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选上的都是善于钻营的。怎么可能踏踏实实做研究?除了韦东奕这种出了名又有后台的,踏踏实实做科研被选上的概率极小。35岁以下,选的数量又少,必然都是追热点的人才能胜出。而且年轻人干事儿的方式都是性格天性决定,这些人的天性就追热点,钻营,给再多的钱再稳定的支持,也是喜欢追热点,钻营。
【 在 geom 的大作中提到: 】
: 花了这么多钱,600多个,只支持了30来个,这点数量,连大的学科方向都覆盖不了。
: 科研是试错,需要一定的数量的从严人员的,你去看看,过去几十年,很多关于科研的规划的设计,但真正重要的突破,很多是规划之外的,按照他们的设计,这些人都是不被支持的。
: 早期科研,对于不同的学科,需要的支持力度并不一样,有的需要大量实验、组织团队,的确需要很多钱,而有的是需要对更多的学者进行长期持续的适度支持。他们现在这样子不考虑学科差异,不考虑覆盖的广度,完全就是为了政绩和少数人的利益,是对科研经费的极大浪费。
: ...................
--
FROM 210.29.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