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是这样的,为了实现某个卡脖子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虽然计划模式指派某位科学家领衔,但是国家对项目真有军令状的,比如任务下达后必须两年内完成量产指标,领衔的科学家压力是非常大的
个人还是觉得这种模式至少是有效的,即使我做不成领衔的科学家,但是如果能以工程师的身份为某个卡脖子产品攻关做出贡献,我也很高兴
【 在 ohiostate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个科研体系的运转模式就是, 年龄大的出去拉项目,年轻人干活。国内很多人不认同这个模式,但是也找不出来更合适的模式。这个和国内其他问题一样,本质上是没建立起来一个被广泛认可的运作模式。
:
--
FROM 119.34.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