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领域不乏值得研究的课题,包括这本书的题目。然而这本1994年首先在美国出版书的中文版,读起来却不是那么个滋味,事实陈旧(截止1994年)不说,每章的立意更是未能详尽的阐述。作者的功底不行并不妨碍她能够得到一些所谓的最优奖或者提名,偶这种功底不深的自然是只能挑着几个章节读一下了。
全书分为两大部分共八章,第一部分是在一种社会主义背景下的微观政治学的民族志,主要列举了关系的话语,在不同情况下的使用、关系学中的艺术、历史(传统的形式和历史再现);第二部分是理论框架,写的毫无逻辑可言,几章分别是礼物关系中的政治经济学,古今的情况,毛崇拜和个体回归,中国根茎式的关系网和民间组织。
先说为什么落伍,作者引用了自己去工厂考察时的“遭遇”,证明了官僚权威和关系权力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可惜引用的例子是1982年。快40年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所谓的“田野日记”可以作为史料,但已然丧失了参考的价值。
也是有意思或价值的地方。比如作者发现“妇女……对战术、对利用人和操纵人更持反对的态度。男人则倾向于对关系学的工具主义持接受的态度,用一种现实主义的眼光,把关系学看做是为了实现自己特定的任务不得不做的事情。”(难道这就是男人更热衷于政治的原因)。“拉关系”听起来就是贬义词,但是作者分析了它的另外一面:“人情”,一它是人性使然,在社会关系和互动中,自然的激发了感情;二它是社会关系的“适当”的行为方式(别人给予帮助,则回馈感谢);三它是情感联系或者感激观念的基础上。关系的基础(亲属,邻居、同乡、同学、同事、朋友、师生,其它)想想也就明白了,它无非是列举出来,好像其他社会就不用似的。作者在最后进行了反思,她说“1950年代和1960年代的现代化理论中,中国的个人“关系”文化被指责为是落后的。1970年代“亚洲四小龙”经济出现奇迹性发展,中国经济也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率,人们开始讨论“儒式的资本主义”,把传统家庭和亲属联系视为一种发展的宝贵财富。”反正爱说啥说啥吧。
这个话题一本书写不完的,偶也不再啰嗦了。希望少一些功利主义的拉关系,多一些诚意为先的真友谊。朋友圈十几年只玩不问所谓何为,最近发起了一项求问,得到众多热心回馈和帮助,自我感觉(人品/关系)良好中。在此秘密感谢下,打喷嚏莫怪偶~
--
FROM 58.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