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Re: 强烈质疑中华书局经典藏书系列曲解经典
时代问题,这个时代出书不挣钱。
【 在 realdavy (Davy)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华书局2016年版的中华经典藏书系列之《论语》、《孟子》,多处译文,疑似望
: 文生义。鉴于其发行量巨大,不得不说。现以中华书局版和上海古籍版对照辨析如下:
: 一、论语
: ...................
--
FROM 112.10.109.*
这质疑……笑了。
中华书局还出了一本杨伯峻的《论语译注》,你为啥不比较一下?
【 在 realdavy (Davy)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华书局2016年版的中华经典藏书系列之《论语》、《孟子》,多处译文,疑似望
: 文生义。鉴于其发行量巨大,不得不说。现以中华书局版和上海古籍版对照辨析如下:
: 一、论语
: ...................
--
FROM 125.33.225.*
除了前面版友提到的中华书局还出过 杨伯峻 论语译注 外,
同样是面对普罗大众的,“中华书局典藏”系列还出过 论语 张燕婴译注。
你提的上海古籍的论语,看起来比较专业,应该与杨伯峻的来相提并论。
据中华书局官网搜索结果:
张的这本,从2006年开始出,到2015年底止。
陈的论语,则从2016开始,直到2019.10。(所谓的“中华书局典藏(升级版)”)
现在各类纸质、电子版、甚至视频讲解,数不甚数。
我以为不该要求每家都按一种理解来出吧。看不惯他的?那就新出一个来竞争噻。
至于对中华书局典藏系列的吐槽,我记得的,是明明是部分选录,还不清晰说明,
甚至根本没有说明,于是让不明群众误以为中华书局的这本以为是完本。。。
这个可以在book版搜 中华书局,看lamblamb说的。
【 在 realdavy (Davy)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华书局2016年版的中华经典藏书系列之《论语》、《孟子》,多处译文,疑似望
: 文生义。鉴于其发行量巨大,不得不说。现以中华书局版和上海古籍版对照辨析如下:
: 一、论语
: ...................
--
修改:wushunchao FROM 183.220.25.*
FROM 183.220.25.*
事实上 近现代论语有影响力的译文版本不下十个
没有一个可以做到不被质疑
基本上有几十个句子 会比较有争议 而完全符合某人胃口的(比如本id)译本
没有一个
这里 中华陈版 明显走的是通俗路线
你让她用文绉绉的半白话来翻译 不是她没有这些参考资料 而是这不是她风格
至于谁忠实再现了孔子的思想?
都是在扯淡
证明一个无法证明问题的全部目的都是为了忽悠
明白这一点 才有讨论问题的资格
否则要么是傻子要么是装傻
当然 从常识角度讲 有些观点会更靠谱一些
但这重要么?
那位春秋时候的古人到底在想什么 和大家认为他在想什么,这个共识
哪个在影响着历史和我们的文明?
推荐阅读:
1 李零 我读论语 (今解派代表作)
2 四书集注 (理学派代表作 影响力第一)
3 钱穆 论语新解? (舔派代表作)
4 杨伯峻 论语注释? (学霸派代表作)
5 毓鋆 毓老师读论语 (吹牛派代表作)
【 在 realdavy (Davy)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华书局2016年版的中华经典藏书系列之《论语》、《孟子》,多处译文,疑似望
: 文生义。鉴于其发行量巨大,不得不说。现以中华书局版和上海古籍版对照辨析如下:
: 一、论语
: ...................
--
修改:computec FROM 106.121.162.*
FROM 106.121.159.*
这个原文为什么被删了?
我这推荐读李泽厚的《论语今读》。
【 在 LuckyMickey (LuckyMickey) 的大作中提到: 】
: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跟出版社有关系但不大,关键看译注者是否有学问,作为读者批判和实践的视角学习思考即可。
: 【在realdavy的大作中提到:】:
: 中华书局2016年版的中华经典藏书系列之《论语》、《孟子》,多处译文,疑似望
: ...................
--
FROM 49.94.64.*
原文:
by realdavy (Davy)
中华书局2016年版的中华经典藏书系列之《论语》、《孟子》,多处译文,疑似望
文生义。鉴于其发行量巨大,不得不说。现以中华书局版和上海古籍版对照辨析如下:
一、论语
中华书局2016年版的《论语》,陈晓芬译注,第1版,9次印刷,共印了55万册。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的《论语.大学.中庸》,[宋]朱熹集注,第1版,9次印刷
,共印了2万5千1百册。
(1)、前言
中华书局版,译注者在前言中说明:
《论语》是我们了解和研究孔子思想最基本最可靠的典籍...
孔子以西周的社会结构为政治蓝图...但由于不能顺应变革发展的形式,他屡屡受挫
,难有成就...历经漫长的封建时代,儒学作为社会主流思想...孔子曾被奉为至高无上
的圣人,孔子也曾被“五四”运动的浪潮所淹没,孔学遭到严厉抨击。
无疑,儒学存在着先天的局限。孔子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所表现出来的政治理想的
保守性,决定了他整个理论体系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缺陷。...显然,在社会进入到现代化
的今天,认清儒学的历史局限对我们发生的影响,是使我们更好地健全自我的重要一环
。...
汉代论语有三个版本:《齐论语》、《鲁论语》、孔宅壁中《古论语》。西汉安昌
侯张禹合《齐论语》、《鲁论语》二书重新修订,时称《张侯论》,流传至今的《论语
》基本上是张禹的这个本子。本书正文以中华书局1990年出版的程树德《论语集释》为
底本,个别字参照《十三经注疏》影印本作了改正。本书章节的划分依据中华书局1980
年出版的杨伯峻《论语译注》。
上海古籍版,金良年作前言:
“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谓真孔、墨”(《韩非
子.显学》)...《论语》中的孔子言论并不完全可靠,而《论语》之外还有可信的孔子
言论。
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参考前人成果,对流传下来的《论语》不同本子又进行了
一次整理。一般认为,我们现在看到的《论语》面貌基本定型于郑玄。
宋代以来,《论语》最流行的注释本是由朱熹编定的《论语集注》。
《论语》的研读看似容易,因为其中的许多话已经演变为成语或俗语,但成为熟语
的《论语》原意却并不一定如此,切忌望文生义。...
此次整理,以宋代当涂郡斋刻本《四书章句集注》为底本,校以其他宋、元本。
异议有四:
1、中华书局版,在前言中断定《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最可靠的典籍。而上海古籍
版,在前言中认为《论语》中的孔子言论并不完全可靠,原因是《论语》由孔门部分弟
子编辑的部分的孔子言论,且见解并不完全一致。
2、中华书局版,前言介绍,只提“五四”批孔,不提五十年前的批孔。观其文,见
其隐,可知其用意矣。译注者认为孔子及儒学“以西周为政治蓝图,不能顺应变革发展
”、“无疑存在先天局限”、“保守性决定了不可避免的存在缺陷”。这完全还是五十
年前批孔的时候的那个论调。
3、中华书局版,前言介绍,不提东汉郑玄对论语版本的整理、宋代朱熹对论语的集
注。无意,有意?从其前言整体思想来看,很可能是不承认自西汉以来历代对《论语》
的注释,谓其非论语本义。这就出了大问题了:先说“儒学存在先天缺陷”(暂且不论
到底是儒学先天缺陷还是曲解儒学),接着又不承认、不允许后代对其通过注释进行修
复与阐发(暂且不论是本意还是借题发挥),按照这个思路,儒学是不会有出路的,先
天、后天都给堵死了,怎么可能还会出现“新儒学”?传统文化何以可能复兴?
4、中华书局版,前言中的“正文”一词,是仅指论语原文,还是原文加注释和译文
?这么一个简单又重要的问题,译注者为何不说清楚?以致使读者不知道翻译的问题,
是程树德本、杨伯峻本的问题,还是新刊印本的问题。
(2)、正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中华书局版]孔子说:学习中时时加以温习,不是很愉悦吗?
[上海古籍版][朱子集注]说,悦同。学之为言效也。习,鸟数飞也。学之不已,
如鸟数飞也。既学而又时时习之,则所学者熟,而心中喜说,其进自不能已矣。程子曰
:习,重习也。又曰:学者,将以行之也。
差异:前者将“习”解释成温习、重温,意思是已经学到了一种知识/道理,怕时间
长了忘了,又时时温习温习,这还是知的概念,没有行的概念。后者将“习”解释成练
习、操练,是行的概念,并以“鸟数飞也”为喻。且,学而知,习而行,知行合一,仅
仅知道但不能践行,不能算是有真知。网传“知行合一”是王阳明提出来的,实际上,
朱熹早王阳明350年就在集注《论语》时提出来了。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中华书局版]孔子说:花言巧语,容色伪善,这样的人很少有仁德。
[上海古籍版][朱子集注]巧,好。令,善也。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
悦人,则人欲肆而本心之德亡矣。
差异:前者属于望文生义。后者逐字解释,并阐明整体核心意思:致饰于外,人欲
肆,本心之德亡,故鲜仁。
3、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中华书局版]曾子说:能谨慎办理父母的丧事,追念死亡已久的远祖,这样就能使
百姓的德性趋于敦厚。
[上海古籍版][朱子集注]慎终者,丧尽其礼。追远者,祭尽其诚。民德归厚,谓
下民化之,其德亦归于厚。盖终者,人之所易忽也,而能谨之;远者,人之所易忘也,
而能追之,厚之道也。故以此自为,则己之德厚,下民化之,则其德亦归于厚也。
差异:前者的译文:庸俗又愚蠢,完全糟蹋了这句话,不如不译。实际上,这句话
不需要翻译。历史上,自汉至唐,儒学历次与佛学论战,屡屡处于不利位置,皆因孔子
学说缺了一块,即“终极关怀”,孔子曾经说过:“未知生,焉知死?”。后世发现,曾
子提出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不足。慎终追远,
实际上是把独立的个体,放到历史长河中,串联起来考虑,将有限的生命扩充至无限的
时空,以实现对终极的关怀,从而开启民智,而民德归厚。总之,这句话的内涵,还远
不止这些。从本条,也可看出宋儒对《论语》的注释,还是以本义为主。
4、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中华书局版]孔子说:以德治政,当政者就会像北极星一样安居其位,而众星都环
绕着它。
[上海古籍版][朱子集注]共,音拱,亦作拱。北辰,北极,天之枢也。居其所,
不动也。共,向也,言众星四面旋绕而归向之也。为政以德,则无为而天下归之,其象
如此。程子曰:为政以德,然后无为。范氏曰:为政以德,则不动而化,不言而信,无
为而成。所守者至简而能御烦,所处者至静而能制动,所务者至寡而能服众。
差异:前者,把以德治国的目的,说成是为了维护当政者(统治者)的统治,当政
者安居中心,稳固不动,所有的人都环绕着当政者转。这完全是曲解、误导。这句话的
意思,有那么难理解吗?范氏注释得清清楚楚:为政以德,则不动而化,不言而信,无
为而成。
5、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中华书局版]孔子说:用政令引导民众,用刑法制约民众,民众虽会免于犯罪,但
没有羞耻心。用道德引导民众,用礼教规范民众,民众有羞耻心,而且能自觉归正。
[上海古籍版][朱子集注]道,音导,下同。道,犹引导,谓先之也。政,谓法制
禁令也。齐,所以一之也。道之而不从者,有刑以一之也。免而无耻,谓苟免刑罚而无
所羞愧,盖虽不敢为恶,而为恶之心未尝亡也。礼,谓制度品节也。格,至也。一说:
格,正也。《书》曰:“格其非心”。愚谓政者为治之具,刑者辅治之法,德、礼则所
以出治之本,而德又礼之本也。此其相为始终,虽不可以偏废,然政、刑能使民远罪而
已,德、礼之效,则有以使民日迁善而不自知。故治民者,不可徒恃其末,又当深探其
本也。
差异:前者:将“礼”翻译成“礼教”,礼教一词,近现代有特殊含义,用“礼教
”来翻译2500年前的《论语》,欠妥。后者:将“礼”注释为“制度品节”,且不论这
个注释的合理性,朱子集注的关键点在于:揭示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不可徒恃其末(法
),又当深探其本(德)也。
6、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中华书局版]孔子说:对于百姓,可以使他们遵照道理去做,不可使他们知道为什
么这样做。
[上海古籍版][朱子集注]程子曰: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然不能使
之知,但能使之由之尔。若曰圣人不使民知,则是后世朝四暮三之术也,岂圣人之心乎
?
差异:这句话历来被认为是孔子愚民思想的铁证。但是,不能排除这句话的意思是
:限于条件无法让所有人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故,似乎将两种说法都保留比较妥当
。
7、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中华书局版]孔子说:君子行事讲究和谐,但不盲目附从;小人盲目附从,却不能
和谐。
[上海古籍版][朱子集注]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尹氏曰:君子
尚义,故有不同。小人尚利,安得而和?
差异:前者之译文,感觉完全是另外一个意思,与原文毫不相干。
二、孟子
中华书局2016年版的《孟子》,万丽华蓝旭译注,第1版,7次印刷,共印了14万
册。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的《孟子》,[宋]朱熹集注,第1版,5次印刷,共印了1
万3百册。
1、孟子曰:春秋无义战。
[中华书局版]孟子说: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
[上海古籍版][朱子集注]《春秋》每书诸侯战伐之事,必加讥贬,以著其擅兴之
罪,无有以为合于义而许之者。
差异:这两种说法,差异也太大了。前一种说法,与望文生义的理解一样,这算是
望文生义猜对了?
2、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中华书局版]孟子说:老百姓最重要,土神、谷神次之,君主为轻。
[上海古籍版][朱子集注]社,土神。稷,谷神。建国则立坛壝以祀之。盖国以民
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
差异:社稷直译成土神、谷神。不得不服!
类似的问题还有不少,不一一列举了,各位阅读中华书局版的中华经典藏书系列,
自己体会吧。
真想不明白,大名鼎鼎的中华书局,这么经典的文献,出版成这样?
--
修改:computec FROM 106.121.162.*
FROM 106.121.162.*
推荐
1 李零 我读论语 (今解派代表作)
2 四书集注 (理学派代表作 影响力第一)
3 钱穆 论语新解? (舔派代表作)
4 杨伯峻 论语注释? (今解派学霸派代表作)
5 毓鋆 毓老师读论语 (吹牛派代表作)
【 在 earthmouse (奥黛丽@赫本她爸也得戒网啊)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原文为什么被删了?
: 我这推荐读李泽厚的《论语今读》。
--
FROM 106.12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