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是散文集,所以看得也是比较散、陆陆续续的。余老是1991年写完的,距今已经有三十年,读完之后仍然深深的叹服于其字里行间的意味深长之美。如果说每个作家的文字都各自带着自己个性的调调,比如狂妄、俏皮,黑幽、哲理…….,余老的文字里有一种悠长、淡然而又带点细腻的回味感,如同深夜的笛声,或者高岗上的对歌。
一场苦旅从呼伦贝尔到海南岛,从上海到敦煌,都江堰、苏州、杭州、三峡、山西、湖南、侗寨,余姚、宁古塔,处处有古迹、名人和文化。基本上每篇都是精品,软广效果杠杠的,无怪乎本书受到各地追捧。连偶这个去过那些个地方,却没有体会到精髓的人,都感慨:莫不是去了个假的地方。果真是没文化的错!
还是得废话几句格外喜欢的篇章。一是《黄州突围》,写的是苏东坡,这位是给我们留下多少背诵任务,而又在美食、建筑、务农上乐此不疲的有趣的人。而黄州,就是苏东坡自省、剖析,走向成熟之地。苏东坡的“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述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溪流汇成了湖”。《蚩尤的后代》一文中带着史诗般的乐趣,算是让人涨了知识。余老写自己《故乡》的几章更是非常动人,尤其是“养命医院”和瓦片的解密。《追回天籁》一章中探讨了一个深刻的文化课题,那便是“现代文明的推土机下”一些文化艺术将何去何从。这个课题也正是一位专家倡导的新农村建设中想要解决的。时移世易,30年后的今天,有些文化已经被湮灭,有些已经兴起,何如乐旅一次?就是讽刺下那挪来挪去的关公像,也是挺有意思的。
--
修改:waterlily3 FROM 36.101.53.*
FROM 36.101.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