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这种非经典的流行书都比较少看。偶尔读一下,还比较有收获,特别是个别扎心的句子,比如:“管理者一定要学会放手,让团队自我进化,让成员自己成长,哪怕开始出现一些损失、错误、也要容忍”。为什么说“扎心”,是因为也有人说过信任是有代价的,特别是放他/她的位置越高,失败的代价越高。
本书可以说是管理学“九阳真经”之白话版,脱离了理论书籍的枯燥,讲起简单易懂的道理和实践的故事,特别适合刚从专业路线转到管理路线的朋友们。本来“管理”就是个实践类的学科,不断的试错、总结、练习才能有所进步并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也算是最区别于科学定理的学科了,大师们没有一个是可以被苹果砸出来的。
记录点有用的,第三章《构建游戏化组织、让工作变得更有趣》中记录了稻盛和夫对员工的分类:自燃型、点燃型、阻燃型。其中“阻燃性员工”:“他们将工作做不好的原因归结于外部条件:工资太低,所以我做成这样已经可以了;老板太坏,我偷会懒也没什么,等等。有些阻燃型员工在工作很多年后,依然没有晋升,便会将问题都归咎于别人,从来不考虑是不是自己的问题。这就是典型的所有错都是别人造成的,自己永远是被害者。他可以随便找出很多理由来消磨时光,而不是积极想办法提升自己。”环绕四周,很多人,甚至是自己也可能一度犯过这种错误。书里面没有写对于这种人应该如何应对,想来只有清除掉一条路径。也许经过这一点挫折,他们反而趁机可以去寻求更有价值的工作,毕竟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
“企业管理,说到底就是目标管理”,西方管理学非常著名的应用是“SMART”法则,为团队成员制作出明确具体、可量化、可实现、符合实际、有时间限制的目标。而制定目标的公式可以是:【动词+任务】(客观)+【指标+目标】(衡量)。对于成熟的业务而言,目标比较容易确定。在新业务探索期,如何来合理的设定目标,是个问题,再不断求索下。
另外比较有收获的章节,是关于沟通、倾听和反馈的话题。不过每个人风格不同,那些偏执狂的成功者们,看到这章的评价肯定是胡扯。毕竟更多的是以成败论英雄,且留世人评说吧。
人是社会性动物,可正是这个社会性带来无尽的挑战和烦扰。抛去这一切,如果真的有平行宇宙,可以拥有另外一段人生,在那段人生里,就平静的看看夜空,也许也会很美好吧。无论何时,唯有“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
修改:waterlily3 FROM 101.80.49.*
FROM 101.8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