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明,姑且不探讨其余中国文明的师承与相互影响的关系。
“仁”与“恕”作为东亚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作为与中国士大夫共同治理帝国的历代帝王的一个无上追求,
却在对一衣带水的日本文明的千年的潜移默化中,几乎没有体现出来。
虽然,日本文明里,日本顶级精英的部分上层人士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但即使这些日本人的极为精英的分子,即使他们也不明就里,更无力改变。
虽然,日本文化的顶级精英可以将自己的无上天皇的姓氏称号里,加入了“仁”,如裕仁,明仁,德仁……
但终究,无论是日本天皇也好,日本精英也好,仅靠名字是无法撼动日本这个民族的内核,日本人的人性里缺失了“仁”这一东方文明特性,也缺失了比“仁”低一阶的“恕”这一文明特性。
这一缺失,造就了日本文明过去,现在,以后都不可能有世界级的哲人出现,从而通过世界级的哲人哲学来赋予日本文明可以传之四海的核心价值,并获得大洋之外认同的可能性。
对这一点,最顶级的日本人有察觉,而民国时代一干三四流中国文人,如周树人郭沫若这些肤浅的区区泛泛之流,是不可能认识到的。
--
FROM 49.9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