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集的第二集。这个名称貌似重点是写草木,其实人间和草木各占一半。包含了汪老在各地的游记、对老北京风情的描述,以及对家乡的怀念。最真情意切的对象必须是故乡、家人。
大凡是文学、艺术大家,在笔尖、作品中总有一种意境在流动。或许是愤怒,或许是忧郁,又或者是恬淡。汪老在这篇散文中说,有人说他的笔尖似乎总有流水。究其原因,也许是他老家是那个生产鸭蛋和醉蟹的高邮水乡。有意思的是偶尔查了一下子婴,才知道秦朝二世而亡之后的典故。这种笔触写下来的文章,如同细流般滋润心田,哪些浮躁不自觉的都被去除了。现在的散文家能有这心境的应该比较少了,要不然是水乡不再,要不然是年纪未到。
据偶观察,对首都的印象,大体上非常两极化。讨厌的一般讽刺为大农村、高嗓门、粗放、压抑。喜欢的相对应的也有无数理由。不过在这口水战当中,最应该的还是如汪老一样带着调皮的童心去寻找寻常人们的可爱之处。比如踢毽子、遛鸟、高谈阔论。
说到草木,发现一部人年纪变大之后,即使是之前没有接触过的,竟然转而会非常的亲近自然。也许是几千年农业文明镌刻在基因中的结果。又或者是激烈社会竞争下引发的乌托邦式的逃避。不管咋样,接触美的事物,总会让人心情愉悦。来看汪老写的秋海棠、车前草、腊梅花、槐花就十分亲切了。槐花这一篇,无比眼熟,不知是否被谋篇课文收录了。
数九的开始,又是一年的年末。岁月悠悠,唯有前走。

--
FROM 58.3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