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一个近代小镇做题家的求学之路----《蒋廷黼回忆录增补版》
自看曾国藩、胡林翼和船山先生的书以来,就对湖南很感兴趣。
湖南是中国近代史上绕不过去的重要省份。风云激荡,曾国藩立言+立功成就伟大基业,后面胡林翼、左宗棠、谭嗣同都是近代史上重要名字。
国民党内ZZ新星宋教仁和天才将星蔡锷都是湖南人。这两个人都是被寄予无限厚望的完美人物,可惜英雄早逝。当然,就是因为早逝才完美。这俩人性格都很理想主义,很难想象他俩活到60岁,宋教仁变成党棍,蔡锷变成党内军阀的样子。
我P也有很多湖南大佬,除了初代目,还有彭老总和粟裕,近代还有天才小镇做题家朱RJ。
还有我导师。我导师虽然不是湖南人,只是在湖南读的大学,但是我感觉他性格颇有湖南人的一面。毕竟我们师门聚会都是湖南菜。
湖南有一种文化,湖南人有一种性格。
打开本书,蒋廷黼也是湖南人,而且本书也对我好奇的湖南性格做出让我满意的解释。
提起蒋廷黻,大多数人可能很陌生。但在新中国成立前,他却非常有知名度。他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先后在南开大学、清华大学担任历史系主任,一部《中国近代史》备受称许(这本书真的非常赞,我看完之后送了一本给人,送完很后悔,只好自己又买了一本);此外,他以书生身份从政,经历传奇,先后出任GMD行政院政务处处长,国民政府驻苏联大使、驻联合国常任代表等职务。
蒋廷黼,1895年出生于湖南一户中农家庭。大家族一共30亩地,家境只能算一般。
蒋的二伯曾经求取功名,但是落第。可家庭氛围还是儒家,渴望“学而优则仕”,所以二伯安排作者5周岁在家启蒙。作者迅速展露出读书天赋,激起了二伯的雄心壮志。
作者也描述了自己幼年作为天才儿童的日常,看得人莞尔。一家老小都说他将来会有出息,能进翰林院,作为读书材料,从小言行举止都有更高的要求,不能成天疯跑玩耍,衣服要整洁,对长辈要有礼貌,说话要文雅,要更加努力的学习。
感觉跟各位小镇做题家小时候受到的期许差不多,“好好学习啊,未来一定要去清华北大”。
(PS:廷是古代皇帝的议事之所,黼是官服上的花纹。其实从作者名字就可以看出家族对他的期许。)
1905年,科举制废除。06年,煞费苦心的二伯把作者和他哥哥弄去长沙的新式学堂。06年夏又转学至湘潭长老教会学校。这段我感触很深,10周岁的作者和哥哥是一路走到长沙的,我查了一下,直线距离200公里,保守估计走了250公里。
这是什么样的求学意志,我反正是挺难想象自己走200公里的,相当于我从深圳走到广州,还要多一些。
1911年,辛亥革命,教会学校主管决定关闭学校回美国,觉得作者是读书材料,邀请他一起。作者鼓起勇气问家里要300银元,家里根本没有那么多,凑了190银元给他,作者又借了80美金,凑够了去美国的路费。
这在当时是一大笔钱,毕竟一个贫农家庭一年的收入是5银元。看到这里,我对徐志摩、林徽因还有林语堂的家庭条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912年,作者一个人到达美国工读学校,办完入学手续之后,身上只剩下10块钱。这还是工读教会学校而非私立大学。
刚进入工读学校,作者还是很不适应的。首先是要驾车拉煤(谨慎怀疑作者在国内不做家务);其次语言不通,上课听不懂;而且吃饭不习惯。期间,作者婉拒了同学的帮助。心想同学无法替我上课、做工、吃饭。我绝不逃避,不论这些事儿多么麻烦,我非自己干不可。湖南人的悍性可见一斑图片。
事情很快迎来转机。作者生了一场病,天天躺在床上看英文小说,突然英语就入门了。然后就恢复了天才小镇做题家的日常,不仅必修课程门门优异,还额外学习了拉丁文、德语和法语。
1913年,作者申请到湖南管费补贴,每个月80美金,按照黄金换算到现在,相当于月入7500美金,成了富翁。
1914年,作者觉得自己学校一般,想去哈佛学习。但是老师觉得哈佛于他无益,建议去欧泊林(教会大学)。到了欧泊林之后,官费补贴没了,作者每天就是端盘子、照看花园、演讲赚钱维持生活。
然后作者参加了哥伦比亚骑士队,去法国鼓舞中国劳工营的士气。作者弄了一个俱乐部,办了好几个补习班,给劳工们写家信,放留声机,逐步显露了实干家的天赋。作者还学会了用香烟贿赂好办事,必须得说有这种情商的小镇做题家万里无一啊图片图片图片。
作者一直有社会活动家的天赋,后续这种观感持续了整本书。这段时间就一直关注国家大事,巴黎和会期间数次奔赴巴黎,去朋友那里看政府报告。
1918-1922年,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这段时间,蒋也是积极关注华盛顿会议,并且跟罗家伦(他当清华历史系主任的时候的校长)成为密友。
1923年回国。蒋在美国待了12年,完成自己高中、大学和博士教育。23-29年,蒋在南开大学教书,年轻的哥大博士的思维跟南开当时的教育模式之间有差距的。这段蒋没多提,只说一开始不理解张伯苓,离开南开之后反而慢慢理解和尊重他了。
南开这6年,蒋的交际天赋进一步展露。这期间,他认识了何廉、丁文江,吐槽了冯玉X、曹锟,他对孙传芳评价到还不错,还碰到曾国藩的亲孙子。这段接触也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曾国藩以前的资料都显示他很注重君臣父子,对女性封建道德绑架很多,没想到对孙子的教育竟然如此开明博学。还见了陕西SZ刘镇华,东北当时的二把手孙宇霆,在南京遇到拟任外交部长的青年领袖王正廷。
他对跟王正廷和孙宇霆见面的描述对比来看也挺有意思的。看完会对政权如何评价,有新的理解。
29-34年,蒋应罗家伦的邀请,担任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蒋对清华大学历史系的贡献还是比较大的,至少有以下4点。
1)建立了现代科学的史学观念;2)招聘了一批史学大牛作为学科讲师(何炳棣的回忆录《读史阅世六十年》也曾经夸过当时清华历史系的师资,可交叉印证);3)史学研究需契合国家关键需要,特别注重俄国和日本史的研究;4)替清华买了一大堆现在特别值钱的古人信札(我还琢磨了一下这些古董现在在哪儿,估计学科兼并并去北京大学了)。
蒋刚去清华的时候,清华历史系也就是平平的旧式历史教学。因为优秀毕业生可以官费留美所以生源特别好。等蒋1934年离开清华的时候,清华历史系已经是有雷海宗、陈寅恪、吴晗、姚从武等一众大牛坐镇的历史系了。
清华期间,蒋跟胡适、丁文江、傅斯年、翁文灏编了一本时评杂志《独立评论》。随着《独立评论》影响力的与日俱增,蒋廷黻的见解引起了国民党高层的注意。老蒋跟蒋和翁文灏聊了聊,召他俩当行政院政务处处长。这个职位相当于是行政院院长的办公秘书,我理解相当于ZB+GB的BGT主任,这绝对是一步登天了。
然后,蒋廷黼就开始自己的宦海生涯。他离开北平之前,胡适送给他一句诗:寄语麻姑桥下水,出山还比在山清。这是知识分子之间高洁的期许,只是我也不知道这对于从政的人算不算诅咒...
蒋的宦海生涯并不算太顺利,特别是跟同期进入的翁文灏相比。
(感兴趣的可以百度百科一下翁文灏,这大哥的履历简直像重生的。一样子政务处处长,最后官至行政院院长,约等于总理?然后48年加入我P,简直是开挂了)
蒋从政务处处长开始,得罪了一批人以后去当苏联大使,38年回国重任政务处处长,45年驻联合国大使直到65年退休。
蒋廷黼在回忆录里说,对他而言,在清华的五年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岁月。
初看只觉得遗憾,写书评的时候再看到这句话,回想他的一生,内心涌起的是巨大的叹息。
蒋廷黼在学术上无疑是有巨大天赋的。38年回国,短暂赋闲的时间写了《中国近代史》。我们中国的近代史学完全以此为纲展开。而且完全不是什么诘诎聱牙之作,我这种历史小白第一次看这本书,就深深沉醉。心想,假如初中高中历史课本有这个水平,我也不至于一直不及格了。
他一直想等宦海结束,写一本中国近代通史。大约从50年代,胡适就劝他写回忆录。蒋直到65年5月退休才开始着手回忆录工作,可惜10月就因癌症猝然离世。
所以本书仅仅是口述的初稿,缺乏很多细节,而且只到45年戛然而止。
回忆录里面还有很多对中正、汪精W、张作霖的描述和评价,以及对当时的中日、中苏关系,GMD政务处理都有很多高论。有些我也没看懂,都记录在微信读书,期待未来有同好来解惑。
蒋廷黼出生在平凡农家,求学经历不可谓不坎坷,最终学术和宦海都取得骄人成绩,给现在无数软弱的小镇做题家树立的榜样。
我时常想起那个10岁,从农村家里一路走到长沙去求学的小男孩。他会累嘛?会害怕嘛?走路脚会疼嘛?他知道自己未来会有这么大的成就,求学路上所有的曲折坎坷都得到报偿了嘛?
在那些星夜兼程的赶路夜晚,他不知道。他只是给自己立了一个远大的志向,并且用坚韧不拔的意志、不断学习的心态,向强者求知和学习的勇气,坚持不断向前。
最后我想用两个人对蒋廷黼先生的评价给我理解的湖南精神做一个结尾:“天真的另一面是择善固执、守正不阿,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廷黼的个性在这一方面可以说是表露无疑。他(在联合国)遭遇的困难和阻碍是常人所不能忍受的,但是他毫无畏惧,绝不气馁,抱着最大的决心勇往直前打硬仗,而终于赢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有位跟他共事过的外交官评价他说:TF是个简单的人,是一个不复杂的人。他像一头牛,充满着笨劲,一直往前冲,眼睛只往前看,这样他能够排除万难而直达他的目标。这是他的可爱之处,也是他的成功之处。
在经济下行期,于诸位小镇做题家共勉。
(为了能发出来,原文有一定删减)
--
FROM 113.104.167.*
【 在 cling007 的大作中提到: 】
: 自看曾国藩、胡林翼和船山先生的书以来,就对湖南很感兴趣。
: 湖南是中国近代史上绕不过去的重要省份。风云激荡,曾国藩立言+立功成就伟大基业,后面胡林翼、左宗棠、谭嗣同都是近代史上重要名字。
: 国民党内ZZ新星宋教仁和天才将星蔡锷都是湖南人。这两个人都是被寄予无限厚望的完美人物,可惜英雄早逝。当然,就是因为早逝才完美。这俩人性格都很理想主义,很难想象他俩活到60岁,宋教仁变成党棍,蔡锷变成党内军阀的样子。
: ...................
首先这人是自学的,不是一路做卷子考试的呆子。
其次,身为文人,无有一诗一文,片言片语流传于后世者,不过一庸人而已。
--
FROM 117.136.68.*
这人有啥好吹的。垃圾中的战斗机
【 在 cling007 的大作中提到: 】
:
: 自看曾国藩、胡林翼和船山先生的书以来,就对湖南很感兴趣。
:
: 湖南是中国近代史上绕不过去的重要省份。风云激荡,曾国藩立言+立功成就伟大基业,后面胡林翼、左宗棠、谭嗣同都是近代史上重要名字。
:
#发自zSMTH@iGMP99
--
FROM 112.9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