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都抱持这种对世界的解释。而这种世界观的唯一问题就是,我们都认为自己有见识,而且假设那些不同意我们的人,只是需要更让人信服的事实或更聪明的大脑,才能认同我们的观点。我们在生活中用这种观点来过滤一切,让大多数人都很开心,
说服秘技1,当你认定自己是某个群体的成员时,你的意见往往会向群体的共识靠拢。
说服秘技2,人们天生就知道要报恩,如果日后想要某人和你合作,现在就为那个人做一些事情吧!
说服秘技3,即使对方察觉到你使用说服术,说服术一样能发挥功效。大家都知道,商品定价为9.99美元,是因为10.00美元好像贵很多,即使如此,这种尾数99的定价策略依然奏效。
说服秘技4,让你最费心思考的事情,在心里的重要性就会大增,但是事情本身未必那么重要,因此这是一个非理性的过程。
说服秘技5,在你要传达的讯息细节中故意犯“错”就能引发批评,这种关注能让你的讯息在人们心里的重要性随之提高,因为大家都在谈论那个错误。
说服秘技7,以完全不同的解释说明观察到的事实,当然很容易。至于对无法预测的事实所做的任何解释,你应该全都不予相信。
滤镜的关键概念是,它不是要给你一个准确的现实观,只是要比其他滤镜提供给你更好的结果。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人类认为自己是理性的,也认为自己理解所面临的现实状况,但是他们在这两方面都错了。
说服工具箱是将适合一起使用的说服相关技能加以集结。
如果你曾经试图借由提供事实,说服某个人改变原本的政治信仰,你一定知道这样行不通,那是因为人们也有自己认定的事实,而且认为那更可信。如果他们知道自己没有更可信的事实,就会改变话题。以政治观点来说,人们不会轻易改弦易辙,而且坦白说,事实根本没有什么说服力。
当你看到一位说服大师接二连三地“犯错”时,在这些错误中,可能有些错误是为了控制你的注意力和心思而故意为之。
说服秘技8,人们较容易受到事情的发展方向影响,而不是被现状影响。
说服秘技9,展现自信(不管是真有自信,还是伪装),就能改善你的说服力。为了让别人相信你,你必须先相信自己,不然至少也要看起来很有自信。
说服秘技10,当传达讯息者是可信时,说服力就会最强。
说服秘技11,猜猜人们正在想什么,并且把你猜到的想法说出来。如果你猜对了,对方就会因为你和她(他)的想法相同,而与你产生链接。
说服秘技12,如果想要观众接受你发表的内容,就要省略既不重要又会让人们有理由认为那不是我的部分。在设计内容时,刻意留下一些想像空间,这样人们就可以自己发挥想像力填补那些部分。
而有罪者的第一个反应通常是问你有什么证据,他们需要知道你知道什么,这样就可以决定要说更多谎言或承认犯罪。
才能堆叠是指累积能够协同运作的技能,让具备这些技能者变得既独特又有价值。
说服秘技13,使用制高点策略把自己塑造成房间里有智慧的成人,这种做法迫使别人加入你这一边,或是被当成意见较不重要的人。
事实上,我们先做出决定,然后把决定合理化,只是我们不觉得自己这么做。
说服秘技14,当你攻击一个人的信念时,即使你的论点无懈可击,还是会让受攻击者更坚定自己的信念,而不是放弃自己的信念。
嫁接到现有习惯上的说服 如果你想影响某人试用一种新产品,将那项新产品和现有习惯的某些部分产生关联是有帮助的。
说服秘技15,研究显示,和可以预期的奖励相比,人类更容易对不可预期的奖励上瘾。
说服秘技16,当人们相信你有说服力时,就更容易被你说服。
说服秘技17,即使确定感是错误的,人们还是喜欢确定感胜过不确定感。
说服秘技18,在其他方面的条件都一样时,视觉说服力比非视觉说服力更强大,而且两者有很大的差别。
说服秘技19,在说服的情境下,如果你能让对方想像出景象,就不需要拿出实景照片。
说服秘技20,人们较容易被对比说服,而不是被事实或理性说服,所以要明智挑选你的对比对象。
说服秘技21,当你让两个想法或图像产生关联时,久而久之,人们对两者的情绪反应就会开始合而为一。
说服秘技22,经过一段时日,人们自然而然会习惯那些恼人的小事。
说服秘技23,你认为重要的事情,对别人来说绝对没有如你所想的那么重要。
说服秘技24,如果你能将自己偏好的策略设计得只赢不输,几乎没有人会反对你建议的做法,因为这是一种合乎常情的制高点策略。
说服秘技25,如果你在推销某样东西,就要要求潜在顾客购买,直接要求是具有说服力的。
说服秘技26,重复具有说服力。再说一次,重复具有说服力。对了,我提过重复具有说服力吗?
说服秘技27,呼应观众的说话方式,一旦他们认为你是自己人,你就更容易带领他们。
说服秘技28,与复杂的解释相比,简单的解释看起来更可信。
说服秘技29,简单,让你的想法更容易了解,更好记也更易于传播。唯有当你这个人也容易让人记得时,才会有说服力。
说服秘技30“策略性模煳”的意思是,刻意选择措词用语,让人们将你的讯息解读为自己想要听到的讯息;或者换一种说法,这种讯息故意省略会引起任何人反对的部分。人们会用想像填补这个部分,而且他们的想像力可能比你所说的任何话还有说服力。
说服秘技31,如果你试图要某人决定支持你,对方尚未表态但倾向同意你的做法,就可以试试用“假的理由”让他们“同意”你的意见。你提供的理由不必很好,在人们找理由支持你时,任何“假的理由”都会发挥作用。
借由将一个图像或想法和另一个图像或想法产生关联,让人们对前者的好感(或厌恶)延伸到后者,是最简单的说服形式之一。这就是明星代言、将政治对手说成纳粹,以及一般行销手法依据的概念。
滤镜应该让你快乐,并且能对未来做出准确的预测。
我们的决定往往不是透过大脑理性部分产生的,实际上我们是先做出决定,然后在决定成为事实后,精心策划把决定合理化。
在所有重要的事情上,我们都是情绪化的动物,会先做出决定,然后再把决定合理化。
认知失调是一个心理学名词,用来描述个人在同一时间内,抱持两种或两种以上互相矛盾的信念、想法或价值观,而表现出与本身信念、想法或价值观互相矛盾的行为,或是指个人面临与现有信念、想法或价值观互相矛盾的新信息,因而体验到一种心理压力或不适。
当人们意识自己的论点不合理时,就会攻击传达讯息的对方。如果你在辩论中表现得很好,引发对方过度反应的人身攻击,就表示你赢了。当人们握有事实和理智时,会先使用事实与理智来辩论;当他们拿不出什么理性论据时,就会攻击传达讯息者,这等同于你把子弹都射完后,把枪扔在怪物的身上。
比喻很适合用于解释概念,但却没有任何辩论价值。比喻不是逻辑,也不是相关的事实。
一旦你的大脑滤镜被设定为寻找女巫,所有证据就会符合“女巫”这种框架。
确认偏误是指,人们将任何新信息解释成支持自己的既有看法。至于新信息和我们既有看法有多大的出入并不重要,因为大脑会想尽方法让新信息和我们“信以为真”的看法相符。
我想要捍卫的唯一观点是,仿真宇宙可能需要基于当前事件来创造自己的历史,而“真实”宇宙则有一个恒久不变的客观历史。
当你把精力专注在某个想法时,就会记住这个想法,而在你心里产生最大影响的事物,不论是否最重要,都会不合逻辑地被优先考虑,这就是说服。
切记,让你最费心思考的想法,会自动且非理性地在心里提高它的重要性。
--
FROM 222.12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