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单位组织的读书会活动写的。
20年没写过作文了,诚恳请网友随意点评写作水平:
读《孤筏重洋》
——用激情验证理性
挪威,北欧国家,以冷艳的极光和壮美的峡湾闻名,当然还有中世纪肆虐的维京海盗。
秘鲁,南美洲国家,地处热带,西向太平洋。古代印加帝国的中心。
波利尼西亚,太平洋中部分布广阔的群岛,东距南美大陆约8000千米,相当于赤道周长的1/5。
海尔达尔:挪威人,大学学习生物学,毕业后来到波利尼西亚群岛开展植物考察研究。他发现当地人敬奉的太阳之子提基,与遥远印加传说中的神族康提基(Kon-Tiki),具有相似的名称和外貌,以及更惊人的巧合:印加的康提基向西航海离去,而波利尼西亚的提基自东方乘船而来。海尔达尔确信波利尼西亚群岛的原住民包括来自南美洲的古老移民。当他将这一论断推荐给学术界时,却遭到了严重的打击。不论是权威人类学家、还是经验丰富的水手,都告诉他,南美大陆与波利尼西亚之间汪洋一片,1000年前没有人能乘木筏横渡8000千米的大洋。
世界上就是有一类人,对于他们来说,若想证明自己的猜想就很简单了,乘木筏横渡这8000千米的大洋即可。
海尔达尔召集了五名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组成远征队,在秘鲁采集原木捆扎为木筏,用竹子搭建了一个小棚子做船舱。全船按照古印加方法制造,没有使用金属钉子等任何现代工艺。于1947年,33岁的海尔达尔升起布帆,顺着洋流和季风,朝向夕阳出发了。

(图片来自网络,可能是木筏真实照片)
远征队完全借着风与水的自然力量前进,他们测量扔到水里的木片向后漂的速度来估计船速,观察星星计算自己的方位,吃没完没了的沙丁鱼、飞鱼、鲨鱼和海豚。
莽撞与果断之间,隔着一座叫"准备"的桥。为了寻找合适的木材,探险队员深入内陆山林,精心挑选合适的原木。而因为正值雨季,从森林到码头的公路被阻断,他们竟然将原木扎成筏子投入溪水,原木漂流而下,接应的队员在下游河流中重新截获这些关键的木料。承载着生命的原木,果然像人们料想的一样,被海水浸泡而逐渐变重,幸亏他们特意选择的是新砍伐的原木,木材内部饱满的汁液使得这一过程更加缓慢,木筏始终守护着主人。
这只远征队的第一名队员是海尔达尔在酒吧结识的工程师;第二个加入的是用过六分仪的画家;还有两位是会操作无线电的退役军人;最后则是刚刚乘独木舟在亚马逊河考察的人文学者,而海尔达尔本人则完全不会游泳——一支真正的杂牌军。他们有人带来一箱书,有人擎着鹦鹉,还有人背着吉他。六个赤条条的精壮汉子,在一个房间大小的木筏上朝夕相处。航行途中,有位队员不慎落水,而由于木筏本身几乎不受人力控制,只能无助地随风越漂越远。另一个队员急中生智将绳子一端挂在木筏上,抓住绳子另一端跃入海中游向同伴,最终营救成功。其实,勇敢早就体现在他们选择参加这趟疯狂旅程之时。一旦乘上笃定前行之船,闲坐船头弹着吉他逗弄鹦鹉时,沿途风景便自然一幅幅展现。船底乘凉的斑斓鱼群、撞到身上的飞鱼,黑夜里发光的水母,居住在木筏缝隙里的小螃蟹。情侣们刻意追求鲜花与焰火的浪漫,而星辰和大海则一路追随冒险家,绚丽得几乎不真实。
木筏没有遇到狂风暴雨或是惊涛骇浪,不知道算是幸运,还是在这个季节的这片海域本就风平浪静。海尔达尔终于看到了飞翔的海鸥,望见天际线上成排的椰子树,海浪把木筏冲进珊瑚潟湖,101天之后,6位探险家终于重新踏上陆地。波利尼西亚再一次迎候从东方远道而来的木筏。
山峰静静伫立,不热情,也不冷漠;大海袒露胸怀,不傲慢,也不羞涩。征服山峰或大海的说法是很可笑的,有朝一日,人类足迹遍布璀璨星河,我们永居在自然设定的进阶游戏场景中,激励自我。
[upload=1][/upload]
--
修改:qiushou FROM 120.245.116.*
FROM 120.24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