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windflysky的2022年读书记录
16,《山海经的世界:妖怪、万物与星空》,刘宗迪。严谨的《山海经》研究著作,写得比较简单通俗,作者另有一书详论《海经》的部分,这本书主要讲《山经》,解答三个问题:《山海经》是怪物志吗?《山海经》是妖怪谱吗?《山海经》神话书吗?作者对这三个问题做了非常清晰有力的回答。《山海经》描绘的那些怪物基本上都有真实的本源,有穿山甲、有鼯鼠、有章鱼、有中华鲎,但由于人们会用身边熟悉之物来描绘未见之物,于是描述就会变得很奇怪,二次转化成图画更显得奇怪了,而每座山川都有本地祭祀的山神,掺杂在一起,就更显得怪物四起。对于妖,则如同历史上的祥瑞和恶兆一样,相关性变成因果性,甚至倒因为果,大旱大涝之时的动物异常很容易被当做灾难的预兆。《山海经》中描述的众神居住之地,是天象所对应的地上分野的映射,“呈现出一个以上帝为中心、以天地山川众神为主体、以祭祀为表达形式、以地理景观为依托的原始宗教地理学体系”,看,学者的表达就是那么严谨而清晰。归根到底,《山海经》是先民们地理学知识和对自然认知观念的合集,把口述史转化为原始的文献,让我们在里面能看到一个祖先观念中的“中国”。 2023.10.2
【 在 windflysky 的大作中提到: 】
: 写在前面的话:
: 最近两年忙着创业,比996更忙一些,读书少了很多,一年20本左右,同时继续买更多的书充实书架,也算是一种快乐吧。阅读依然保持一半兴趣一半专业领域的比例,无论是看着开心还是看着有用,读书的习惯还保持着,人生到了这个阶段,就不设具体的读书目标了,想读时多读一点,不想读时就放一放,反正,书在那里。
:
: ...................
--
FROM 115.238.156.*
《百度》查李学勤:
李学勤(1933年3月28日—2019年2月24日),出生于北京,历史学家,考古学家,
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教育家,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生前是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出土文献与中
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在下有点疑惑,根据当今行情来看,李学勤如果是个良心学者,能有这么多抬头?这与郭有什么不同?我不知道日本人、韩国人、越南人。。。全世界的华人都是怎么说的
【 在 windflysky 的大作中提到: 】
: 4,《中华古代文明的起源》,李学勤。这是李学勤先生的一本论文集,集中了几十篇他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论述,以及他对先秦文献及考古材料的研究论文。可以说,李学勤先生是极少数能够横跨文献学和考古学两个领域的大师,尤其对出土文献的研究在当代学者里无出其右,更难得的是李学勤先生具有非常强的工程思维和工程组织能力,“夏商周断代工程”尽管在结论上还有争议,但这个工程本身对中国考古学发展的价值是毫无疑问的,尤其后续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成果特别丰硕,甚至可以说彻底改变了我们对中华文明起源的认识。借助最新的考古成果,如石峁、陶寺、良渚、红山、三星堆等,“满天星斗”和“重瓣花朵”的学说深入人心,中华文明起源的独特性为大家所认识,清华简之类的新出土古文献又进一步补充了传世文献的内容,使得上古史的研究成果走出书斋,走进了大众的视野,李学勤先生在其中的贡献是关键性的。 2022.6.28
:
:
--
修改:chunzai FROM 117.143.137.*
FROM 117.143.137.*
有抬头说明他领导力强,不是纯技术人员
【 在 chunzai 的大作中提到: 】
:
: 《百度》查李学勤:
: 李学勤(1933年3月28日—2019年2月24日),出生于北京,历史学家,考古学家,
: 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教育家,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 生前是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出土文献与中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ALN-AL10」
--
FROM 223.104.161.*
这是个完人,不但是高明学者,还是个领导力强的领导。不太可能,这是许多人瞎跟,随大流不吃亏。
我不是对他头衔不满,是对这么多的人云亦云有看法
【 在 windflysky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抬头说明他领导力强,不是纯技术人员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ALN-AL10」
--
修改:chunzai FROM 117.143.137.*
FROM 117.143.137.*
17,《史记的本纪、表与书》。陈正宏。还是偏普及的读物,作者(复旦古代文献学教授)在喜马拉雅讲《史记》的课程汇编,内容严谨,深度一般,已经不太适合我了,在飞机上飞到一半,就已经读完了。讲本纪的部分中规中矩,没什么新意,讲表和书的部分还是能够新增加一些知识点,例如表的形式和结构,一些内容的备注,我读《史记》是在十几年前,中华书局的绿皮本,简体横排,不带表不带注释,硬啃下来的第一部正史,所以读本书也算是一种回顾体验吧。 2023.10.5
【 在 windflysky 的大作中提到: 】
: 写在前面的话:
: 最近两年忙着创业,比996更忙一些,读书少了很多,一年20本左右,同时继续买更多的书充实书架,也算是一种快乐吧。阅读依然保持一半兴趣一半专业领域的比例,无论是看着开心还是看着有用,读书的习惯还保持着,人生到了这个阶段,就不设具体的读书目标了,想读时多读一点,不想读时就放一放,反正,书在那里。
:
: ...................
--
FROM 115.238.156.*
18,《失败者的春秋》,刘勃。对中国而言,夏商周的历史就是史书上的大事记再加上各种考古发现,春秋才开始有了生动的故事、有趣的人物和详细的对话,让我们看到了几千年前有些陌生又有些熟悉的中国人。刘勃可能是现在非专业学者里讲历史讲得最生动的人了,他并没有把300年的春秋史平铺直叙(不然我宁愿去看《左传》了),而是选取了一些他认为特别重要或者有争议的点来展开,综合不同来源的各种史料,结合自己的一些推断做讲述,很容易让我沉浸到当时的场景当中,去理解当事人的意图和思维方式,这种沉浸式阅读体验是非常舒服的。有商周在前,有戎狄在外,有周天子这个名义上的共主,春秋在最纷乱的时候,统一依然是春秋各国的政治正确(尽管对统一的概念与今不同),这才有了五霸以及之后的战国,直至归秦,说起来,这也为之后几千年的历史定下了基调。 2023.10.6
【 在 windflysky 的大作中提到: 】
: 写在前面的话:
: 最近两年忙着创业,比996更忙一些,读书少了很多,一年20本左右,同时继续买更多的书充实书架,也算是一种快乐吧。阅读依然保持一半兴趣一半专业领域的比例,无论是看着开心还是看着有用,读书的习惯还保持着,人生到了这个阶段,就不设具体的读书目标了,想读时多读一点,不想读时就放一放,反正,书在那里。
:
: ...................
--
FROM 115.238.156.*
中华书局的都带注吧?还有不带注的版本?
【 在 windflysky 的大作中提到: 】
: 17,《史记的本纪、表与书》。陈正宏。还是偏普及的读物,作者(复旦古代文献学教授)在喜马拉雅讲《史记》的课程汇编,内容严谨,深度一般,已经不太适合我了,在飞机上飞到一半,就已经读完了。讲本纪的部分中规中矩,没什么新意,讲表和书的部分还是能够新增加一些知识点
: 绫淼男问胶徒峁梗恍┠谌莸谋缸ⅲ叶痢妒芳恰肥窃谑改昵埃谢榫值穆唐け荆蛱搴崤牛淮聿淮⑹停部邢吕吹牡谝徊空罚远帘臼橐菜闶且恢只毓颂逖榘伞 2023.10.5
: 不想读时就放一放,反正,书在那里。
: ...................
--
FROM 112.12.150.*
绿皮版不带,只有人名地名加横线,书名加波浪线
【 在 earthmouse 的大作中提到: 】
:
: 中华书局的都带注吧?还有不带注的版本?
: --
: 化工男人语录:世界上最难洗的,除了葡聚糖G-10的液相柱,就是男人
: 的袜子了。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ALN-AL10」
--
FROM 223.104.161.*
19,《春秋史》,童书业。经典著作,非常老(1940年代写的),内容到今天也不过时(春秋战国史主要靠传世文献,考古学的发现只是让这段历史更加鲜活,但并没有颠覆性的新发现),文字精炼内容详尽(以编年体的方式论述,把春秋分成十个左右阶段,夹杂一些历史阶段的论述),内容是古的(严谨按照考据的文献),历史观却是新的(作者是顾颉刚的助手,同属古史辨派),基本把春秋史说清楚了,和上一本读的《失败者的春秋》相比,阅读体验没那么爽(信息浓度大了几倍,也没有那么多无拘无束的生动见解),但作为春秋史的入门教材是非常合格的。 2023.10.22
【 在 windflysky 的大作中提到: 】
: 写在前面的话:
: 最近两年忙着创业,比996更忙一些,读书少了很多,一年20本左右,同时继续买更多的书充实书架,也算是一种快乐吧。阅读依然保持一半兴趣一半专业领域的比例,无论是看着开心还是看着有用,读书的习惯还保持着,人生到了这个阶段,就不设具体的读书目标了,想读时多读一点,不想读时就放一放,反正,书在那里。
:
: ...................
--
FROM 115.215.112.*
20,《晚夏殷商八百年:大历史视野下的早中国时代》,李琳之。依然是一部普及型读物,结合了蛮多考古知识和历史文献,整体比较浅显,综述为主,一趟飞机读完还有空闲,不是太适合我了。今年集中读了不少夏商周春秋战国的历史书籍,可以告一个小段落了。 2023.11.5
【 在 windflysky 的大作中提到: 】
: 写在前面的话:
: 最近两年忙着创业,比996更忙一些,读书少了很多,一年20本左右,同时继续买更多的书充实书架,也算是一种快乐吧。阅读依然保持一半兴趣一半专业领域的比例,无论是看着开心还是看着有用,读书的习惯还保持着,人生到了这个阶段,就不设具体的读书目标了,想读时多读一点,不想读时就放一放,反正,书在那里。
:
: ...................
--
FROM 115.21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