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杨朱为我论
杨朱为我论
杨朱的人生哲学只是一种极端的“为我主义”。杨朱在哲学史上占一个重要的位置,正因为他敢提出这个“为我”的观念,又能使这个观念有哲学的根据。他说:
“有生之最灵者,人也。人者,爪牙不足以供守卫,肌肤不足以自捍御,趋走不足以逃利害,无毛羽以御寒暑,必将资物以为养,性任智而不恃力,故智之所贵,存我为贵;力之所贱,侵物为贱。”
这是为我主义的根本观念。一切有生命之物,都有一个“存我的天性”。植物动物都同具此性,不单是人所独有。一切生物的进化,形体的变化,机能的发达,都由于生物要自己保存自己,故不得不变化,以求适合于所居的境地。人类智识发达,群众的观念也更发达,故能于“存我”观念之外,另有“存群”的观念;不但要保存自己,还要保存家族、社会、国家;能保存得家族、社会、国家,方才可使自己的生存格外稳固。后来成了习惯,社会往往极力提倡爱群主义,使个人崇拜团体的尊严,终身替团体尽力。从此遂把“存我”的观念看作不道德的观念。试看社会提倡“殉夫”、“殉君”、“殉社稷”等等风俗,推尊为道德的行为,便可见存我主义所以不见容的原因了。其实存我观念本是生物天然的趋向,本身并无什么不道德。杨朱即用这个观念作为他的“为我主义”的根据。他又恐怕人把存我观念看作损人利己的意思,故刚说“智之所贵,存我为贵”;忙接着说“力之所贱,侵物为贱”。他又说:“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杨朱的为我主义,并不是损人利己。他一面贵“存我”,一面又贱“侵物”。一面说“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一面又说“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他只要“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这是杨朱的根本学说。
——胡适
《奇幻森林》里面有生存法则:
This is the law of the jungle.
这是丛林法则。
As old and as true as the sky.
如天一般古老和正确。
And the wolf that keeps it may prosper.
遵循的狼将繁荣昌盛。
But the wolf that breaks it will die.
但违背的狼将灭亡。
Like the creeper that girdles the tree trunk.
如同缠绕树干的藤蔓一样。
The law runneth over and back.
此法则流传了很久。
For the strength of the pack is the wolf.
狼群的力量来源于狼。
And the strength of the wolf is the pack.
狼的力量也来源于狼群。
中国的力量来源于中国人,中国人的力量也来源于中国。中华民国不懂这个观念,过分倡导个人的存在,地盘越来越小,蜗居台湾还越来越没有活力,大巨蛋体育场修了二十多年没有修好,只好宣布烂尾,要把它拆掉也要花二十多年。整个台湾岛的GDP连一个深圳市都比不上,现在新冠疫情平均每天四万人感染,变成僵尸岛了,因为中华民国不懂团结,人人申述自己的权利而不懂付出义务,所以落得这个下场。
--
FROM 120.231.230.*
杨朱的“为我”
墨子的“兼爱”
犹如两个极端
我个人比较喜欢儒家的“中庸之道”。
兼爱更像是佛家里,顿悟成佛以后的一种状态,多情乃佛心,只有人人修炼成“佛主”,才有对众生的悲悯之心,才能在心中拥有兼爱的能力。所以墨子太理想化了。
而杨朱又太现实了,完全摒弃了人作为一种有情感的与动物有差异有灵性的生物,陷入了一种生物境界和逻辑境界中,变得十分功利。
【 在 abanda (儒家已死,幻家当立) 的大作中提到: 】
: 杨朱为我论
: 杨朱的人生哲学只是一种极端的“为我主义”。杨朱在哲学史上占一个重要的位置,正因为他敢提出这个“为我”的观念,又能使这个观念有哲学的根据。他说:
: “有生之最灵者,人也。人者,爪牙不足以供守卫,肌肤不足以自捍御,趋走不足以逃利害,无毛羽以御寒暑,必将资物以为养,性任智而不恃力,故智之所贵,存我为贵;力之所贱,侵物为贱。”
: 这是为我主义的根本观念。一切有生命之物,都有一个“存我的天性”。植物动物都同具此性,不单是人所独有。一切生物的进化,形体的变化,机能的发达,都由于生物要自己保存自己,故不得不变化,以求适合于所居的境地。人类智识发达,群众的观念也更发达,故能于“存我”观念之外,另有“存群”的观念;不但要保存自己,还要保存家族、社会、国家;能保存得家族、社会、国家,方才可使自己的生存格外稳固。后来成了习惯,社会往往极力提倡爱群主义,使个人崇拜团体的尊严,终身替团体尽力。从此遂把“存我”的观念看作不道德的观念。试看社会提倡“殉夫”、“殉君”、“殉社稷”等等风俗,推尊为道德的行为,便可见存我主义所以不见容的原因了。其实存我观念本是生物天然的趋向,本身并无什么不道德。杨朱即用这个观念作为他的“为我主义”的根据。他又恐怕人把存我观念看作损人利己的意思,故刚说“智之所贵,存我为贵”;忙接着说“力之所贱,侵物为贱”。他又说:“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杨朱的为我主义,并不是损人利己。他一面贵“存我”,一面又贱“侵物”。一面说“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一面又说“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他只要“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这是杨朱的根本学说。
--
FROM 114.241.87.*
你这种说法,契合古人。钱基博先生在《四书题解及其读法》里讲到:
孟子好辩,而辩诸子之见孟子书者;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滕文公》上)有墨者夷之,(《滕文公》上)宋 。(《告子》下 按《庄子o天下篇》云“墨子真天下之好,宋钘、尹文子闻其风而悦之作,为华山之冠以自表,见侮不辱,救民之斗,禁攻寝兵,救世之战,以此周行天下,上说下教,虽天下不取,强聒而不舍者也”)有为纵横之术者景春。(《滕文公》下“赵岐注:景春,孟子时人,为纵横之术者”)有《史记o滑稽列传》之淳于髠曰(《离娄》上《告子》下)有《史记o货殖列传》之白圭曰:(《告子》下)乘间抵巇,辞气铿訇,此其指名者也!其不指名者,陈澧《东塾读书记》曰:孟子“距杨墨”,(《滕文公》下)杨朱,老子弟子,距杨朱,即距道家矣!“善战者服上刑,连诸侯者次之,辟草莱任土地者次之。”(《离娄》上)朱注以为“孙膑、吴起、苏秦、张仪、李悝、商鞅之类”,则兵家、纵横家、农家皆距之矣!“省刑罚”,(《梁惠王》上)可以距法家。“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欤?”(《告子》上)可以距名家。“天时不如地利”,(《公孙丑》下)可以距阴阳家。“夫道一而已矣”,可以距杂家。“齐东野人之语,非君子之言”,(《万章》上)可以距小说家。而距兵家为甚!其可考见者,如《公孙丑》上“天时不如地利”章,《离娄》上“求也为季氏宰”章,《告子》上“鲁欲使慎子为将军”章,《尽心》下“不仁哉梁惠王”章,“春秋无义战”章,“尽信书不如无书”“有人曰我善为阵”章,皆距兵家言也!一纵一横,论者莫当,此亦《论语》之所罕见!盖孔子以攻异端为害,而孟子以辟异端自任;此孟子之所为不同于孔子。而杨墨者,尤孟子之所力距!然孟子之言仁义,盖即兼权杨墨之说,何者?“义”从我羊,谊取“善我”;非即“杨氏为我”之指乎?“仁”从人二,训为“人偶”;非即“墨子兼爱”之义乎?盖孟子之所为“距杨墨”者,恶其“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尽心》上)然则自孟子之言推之:徒“仁”而不制“义”,则舍己而以徇人,人情之所难能也!(按《庄子o天下篇》曰“墨子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其道大觳,使人忧,使人悲,其行难为也,恐其不可以为圣人之道,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虽独能任,奈天下何”)徒“义”而不体“仁”,则背群而私利己,人道或几乎息矣。徒“义”而不体“仁”者,杨氏之“为我”也!徒“仁”而不制“义”者,墨子之“兼爱”也!为蔽不同,“执一”则钧!孟子“执中”,故交讥焉。特是孟子言仁义,而距杨墨者,谓其“充塞仁义”也。然老庄绝仁弃义,而孟子不置一辞者,何哉?於戏!孟子不云乎:“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尽心》下)朱熹集注:“外国本‘人也’,之下,有‘义也者宜也。礼也者履也。智也者知也。信也者实也。’凡二十字。今按如此,则理极分明。”而王弼《老子注》曰“仁义礼知不能独用,必资道以用之”,与孟子如出一吻。盖道德者,仁义礼之大全;而仁义者,道之一端。老庄之学,抱一而体玄,故以道为本;孔孟之教,明体而达用,故以仁义为言,而要其归曰“志于道”:此孔子之所以窃比老彭,而孟子之于老庄所为存而不论也欤?
【 在 zjsc2021 的大作中提到: 】
: 杨朱的“为我”
: 墨子的“兼爱”
: 犹如两个极端
: ...................
--
FROM 115.57.134.*
是的,我就是引用了孟子的观点,所以没那么喜欢杨朱,也没那么喜欢墨家吧
也许我再多看看一些书,又会改变想法也说不好
【 在 ferr (ferr) 的大作中提到: 】
:
:
: 你这种说法,契合古人。钱基博先生在《四书题解及其读法》里讲到:
:
--
FROM 114.2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