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角木蛟2022年读书总结(88本书)
马克,根据你的读书笔记我也挑一些看看
【 在 everforever7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的笔名是角木蛟,爱好读书写作,2022全年累计阅读了88本书(去年81本),绝大部分的书都是在微信读书上读的(再次推荐一下微信读书,正版书超多,可导入私人书籍;听书时文字转AI语音非常逼真;内容搜索、摘录、点评、分享、交流非常方便)。
: 和2021年一样,2022年我主要围绕如下主题开展阅读:
: 1.为写作服务
: ...................
--
FROM 1.203.182.*
真心赞。
不过电子读数有个问题是费眼睛,不知道楼主怎么克服的
--
修改:feifyer FROM 183.159.174.*
FROM 183.159.174.*
【 在 everforever7 的大作中提到: 】
: 书中给出的科学研究结论都是微观的,就事论事的比如,自然进化使人类拥有好斗的基因。因为这样更有利于生存。作者反对的是,当前很多人对这些科学结论做过多的宏观解读,比如由此得出,战争是天生的,正当的,不可避免,所以不应反对。
: 当前西方的种族主义者和左派都喜欢对人类学的科学研究过度解读,给科学研究添加政治意义,极端白灼,甚至不断对人类学家科学家进行迫害。这是我反对的。科学无罪,要反对应该去反对那些错误的解读,而不应该反对科学研究。
黑格尔生死斗争理论的残渣
--
FROM 171.218.235.*
60.《全球战场》
作者/译者/版本:赫伯特.麦克马斯特,谭天一译,八旗文化,2022
总字数(万字):27.2
读书起止日期:2022-08-22 2022-08-29
趣味:8
美感:4
智慧:8
点评:
这是川普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美国陆军中将赫伯特·雷蒙德·麦克马斯特的全球战略著作,对美国在全球的各个敌人进行了深入分析,信息量很大,由于其内容过于邪恶,我就不再引述了,总之批判就对了,嘿嘿~
--
FROM 223.72.73.*
58.《起初.纪年》
作者/译者/版本:王朔,新星出版社,2022
总字数(万字):54.2
读书起止日期:2022-08-19 2022-09-07
趣味:9
美感:8
智慧:8
点评:
朔爷还是朔爷,偶像就是偶像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4958036/?_dtcc=1
这是我的文学偶像王朔沉寂多年后推出的重磅作品,虽然有厚厚一大本,但我还是舍不得一下读完,于是每天读五章,细水长流。总体感觉是,这是王朔为自己写的书,为自己写的意思就是字面意思,即写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爽,不考虑读者的感受,不考虑市场的反响,不考虑同行专家的意见。我想写什么就些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你们要是和我是一式的,自然会觉得好,那我自然欢迎。你们要是和我不一式,觉得不好,对不起,拜拜了您那,不送,退书钱更不可能。我这么说没有任何对王朔贬损的意思,实际上我认为一个真正纯粹的作家就应该只服务于自己一个人,不考虑其他一切因素。
具体而言,在内容上,王朔写的是汉武帝的故事。汉武帝是个争议很大的帝王,一方面他北击匈奴,东并朝鲜,南征百越,西开云贵,为中国开疆拓土,也让中华民族有了更多霸气和血性,另一方面他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压榨百姓,不择手段,令人民痛苦不堪,使国家几近崩溃,而且,他薄情寡义,残忍多疑,连妻儿都不放过,逞论功臣故旧。这样一个有着大功大过的人物是很难把握的,一般专业作家写这样的人物,通常的写法都是力图深入他的内心,去重现其做出重大决定时复杂的心理活动,尤其是做出残忍抉择时激烈的思想斗争,以图塑造一个血肉丰满、优缺点并存的真实的人。然而王朔却不这样写,他笔下的汉武帝平常说话、做事都像个宽容厚道的老好人,通情达理,同时也很有智慧,善于给乱斗的臣下调停拉架,也乐于给耍小性儿的妻妾做思想工作,看起来完全不像千古一帝,而像是隔壁刘大爷,或者这么说吧,很像我们在《大决战》之类电影里看到的延安窑洞或西柏坡四合院里操着方言四平八稳乐呵呵稳当当的大人们,只是这回五湖四海的方言都改成了一水儿的北京话。至于汉武帝所做的那些惩罚、剥削、压迫、杀戮之类的残忍之事,王朔只是如史官般平铺直叙,陈述发生的事实,只字不提汉武帝当时的内心活动。这样就形成一种违和感,让人忍不住想知道如此宽厚大度的好人如何能干出如此残忍凶暴之事,这转变也太大了。我在读的时候觉得这是很大的缺点,感叹王朔这是要闹哪样?怎么这么明显的错误都要犯?但过了几个月,冷不丁想起来,又觉得没准王朔就是想让读者获得这种违和感——别以为慈眉善目、温言软语的都是大善人,背过身去谁知道他心里想的是什么,看看他干的这些事吧,可怕啊,人心难测啊。不知道我这是不是过度解读了。没关系,作品一旦写出来,作者就丧失了解读的权威。每个读者就都有权力做出自己的解读,谁也不能说这些解读是错的,哪怕作者都不行。
小说的内容与《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史书严格对应,有些重大战斗场景写得非常紧张刺激,令人如同身临其境。还有一些篇章,估计是史书原文写得太精彩了,王朔觉得再怎么写都是画蛇添足,于是干脆直接贴上了史书中的原文,果然言简意赅,读之动容。
总之,这部小说是一部很不像小说的小说,一方面史实内容和历史文献严格一致,从不逾矩,另一方面一干人物又都说着王朔的北京话,幽默甚至油滑,表达着相当现代的观念,有时候甚至很顽皮地露出一些这两年的新梗,比如“我无法呼吸”,这样看上去很不协调,但仔细一想似乎又另有深意。这样的书恐怕只有王朔敢写,敢出版,我辈也只能点到为止,看破不说破。简言之,朔爷还是朔爷,偶像就是偶像。
--
FROM 223.72.73.*
48.《上升的一起必将汇合》
作者/译者/版本:弗兰纳里.奥康纳,韩颖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
总字数(万字):21
读书起止日期:2022-07-17 2022-08-07
趣味:8
美感:9
智慧:9
点评:
执着愚妄者必遭厄运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4682926/
弗兰纳里·奥康纳是美国南方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短篇小说尤为精彩。她一生出版了两部短篇小说集:《好人难寻》和《上升的一切必将汇合》,后者汇聚了奥康纳后期的11部作品,精品荟萃,令人过目不忘。
奥康纳总是不动声色地讽刺着各种人物,脱离实际的白左,满脑子种族歧视的“上等人”,虚荣傲慢的伪基督徒,志大才疏的文艺青年,自以为是的中产阶级,浑浑噩噩的庸人,自作聪明的傻瓜……她的笔锋犀利、辛辣,人物描写简练生动,形象刻画入木三分。读了小说,会觉得里面的人物又可笑又可悲,同时又隐隐觉得这人物的某些方面很像自己,于是又会感觉芒刺在背。想来奥康纳真是一个又聪明又刻薄的人,就像鲁迅、钱钟书、王朔。
小说的特点
奥康纳的小说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那就是,小说的主人公都具有不合时宜的深重执念,愚妄、固执而不自知,因此必然会与周遭环境,尤其是与拥有不同执念的其他人物爆发激烈冲突,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厄运。纵观《上升的一切必将汇合》,11篇小说莫不如此:
《格林栎夫》:主人公玫太太是个努力维持自己南方上等人、好基督徒身份的农场主、寡妇,她有两个不成器的儿子,一个是向“黑鬼”推销保险的玩世不恭的商人,一个是刻薄乖戾的知识分子,而她所认为的“下等人”、农场雇工格林栎夫却有两个有出息的儿子,这让玫太太愤愤不平。玫太太试图教育儿子却被儿子冷嘲热讽,试图指使格林栎夫将一头流浪的牛赶出农场,却遭到格林栎夫的漠视和敷衍。玫太太不断努力,不断受挫,最终惨死于公牛角下。
《郁林在望》:主人公福琼是骄傲而固执的农场主、鳏夫,他的女儿和女婿一家在农场里与他共同生活。福琼极度鄙视女婿,却非常宠爱小外孙女玛丽,认为她与自己很像,是自己的真正传人,于是他不断要求玛丽也与自己一起鄙视其父,但玛丽也非常固执,断然拒绝外祖父的要求,二人激烈冲突,最终福琼失手杀死玛丽,自己也死于心脏病。
《未尽之寒》:主人公阿斯伯里是个“纽飘”的白左文艺青年,他一事无成,因病返乡,在家乡等待他的是慈爱的母亲——南方上等人、奶牛场主福克斯太太,刻薄的姐姐,糊涂的本地医生,愚昧的黑人帮工,以及专横的耶稣会神父。阿斯伯里完全无法与这些人沟通,同时也拒绝被他们改变,身心每况愈下,陷入绝望。
《悠游我家》:主人公托马斯是个作家,他优柔寡断,但又希望自己像已故父亲一样强硬决绝。他的基督徒母亲善心泛滥,将一个满身恶习的问题少女撒拉接回家同住。托马斯想捍卫自己的家,将撒拉赶走,却始终说服不了母亲,并遭到撒拉的嘲笑、戏弄和诱惑。最终托马斯栽赃撒拉未果,在冲突中误杀了母亲。
《上升的一切必将汇合》:主人公朱利安是个白左青年,主张种族平等,他的母亲自认为是上等人,坚持种族歧视观念。朱利安激烈地反对母亲对黑人的态度,当着她的面试图与黑人平等相处,却遭到后者的漠视。母亲以南方上等人的身份居高临下地赏给黑人的孩子小钱,被其愤怒的母亲击倒。朱利安目睹母亲受伤发病而死,懊悔不已,陷入痛苦的深渊。
《鹧鸪镇的节日》:主人公是作为“反叛者/艺术家/神秘主义者”的白左青年卡尔霍恩,他在鹧鸪镇的姑妈将白左女孩玛丽.伊丽莎白介绍给他,可两人彼此互相都看不上,不过,他们都对在鹧鸪镇一次枪杀了6个人的凶手辛格尔顿表现出理解和同情,认为他是因奋起反抗旧制度而遭到迫害的英雄,他们也都居高临下地鄙视思想落后的本地居民。二人相约去监狱探访心目中的英雄,却发现辛格尔顿实际上是个粗野下流的疯子,于是在羞愤之中落荒而逃。
《瘸腿的先入席》:主人公谢播德是一个爱心泛滥的无神论者,他对平庸怯懦的儿子诺顿很不满意,同时很欣赏天资聪明但极端叛逆的不良少年鲁弗斯。谢播德将鲁弗斯接到家里,试图用爱心和耐心改造并拯救这个失足少年。鲁弗斯对此嗤之以鼻,强烈抗拒并肆意羞辱谢播德,而诺顿被父亲忽视,同时又受到鲁弗斯的蛊惑。最终谢播德在屡战屡败后放弃了拯救计划,鲁弗斯犯罪被捕,诺顿则自杀身亡。
《外邦为什么争闹?》:主人公是一位持传统观念的母亲,她的儿子已经二十八岁了,但终日在家无所事事。丈夫中风,母亲孤立无援,要求儿子承担责任,挑起家庭的重担,但儿子是垮掉的一代,不断拒绝、逃避,母亲终于还是无可奈何。
《启示》:主人公特平夫人秉持南方等级分明的传统观念,自认为是个体面的有产者、善良的好基督徒,她在诊所看病时遇到的一个疑似持平权观点的丑姑娘。特平夫人在诊所中侃侃而谈,不断宣扬传统观念,并对自己的体面和善良骄傲自夸,丑姑娘听了大怒,对特平夫人恶毒谩骂,并进行身体攻击。特平夫人身心俱伤,回家后耿耿于怀,愤愤不平,精神世界濒于崩溃。
《帕克的背》:主人公帕克是个处于社会底层,痴迷于纹身的蓝领工人,他的妻子则虔诚信奉宗教。帕克丢了工作,郁闷中在背上纹上了上帝的图案,意图取悦妻子,以求安慰,但妻子却认为他这是犯了偶像崇拜罪,暴打帕克,将其赶出家门。
《审判日》:主人公坦纳是个持南方传统观念的老人,他的土地被他瞧不起的黑人医生买下,于是他不得不跟着女儿住在纽约。坦纳年事已高,又曾经中风,一直盼望着归葬于南方的家乡。他因为傲慢的态度遭到黑人邻居的攻击,中风加剧,最后在试图逃离纽约时在楼道发病身死。
从上述小说中可以看出,执念深重、愚妄而不自知的人物是奥康纳小说的发动机,他们相恨相杀,激烈冲突,自然形成了具有强烈戏剧化效果的情节,而这些人物终将难逃厄运。
奥康纳与海明威、卡佛的比较
奥康纳与海明威、卡佛都是现代美国作家,都是短篇小说大师,都擅长塑造人物,其艺术风格有何异同?这里我尝试做对比分析:
海明威笔下的主人公大多是英雄,即使失意、失败,也依然是落难英雄,其雄心不减,精神不死,依然执着。“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 。与之相比,卡佛笔下的主人公则都是普通人,而且往往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失败者,即人们口中的loser。他们承认自己的平庸,接受了命运并默默忍受,不再执着,就像王小波所说的:“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卡佛力图描述他们的生存状态,并给予他们最后一点作为人的尊严。
海明威和卡佛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写人物时基本上都是在写自己,因此写作时会对人物投入私人的感情,对其思想和行为报以理解和认同,写作的目的也是充分展现这些人的内心,引发读者的同情和共鸣。
奥康纳则完全不同,她仿佛是一个冷眼旁观、洞悉一切真相的审判者,笔下的人物是一群执着愚妄、自以为是的庸人,他们必遭厄运,活该如此。奥康纳对他们持完全批判的态度,没有丝毫同情,只是用X射线般的目光透视他们的灵魂,用手术刀般的笔描绘他们的妄念与愚行,眼看着他们在炼狱般的世间挣扎,忍受由愚昧的执念导致的痛苦,走向不可逃避的毁灭命运。事实上,奥康纳的小说有着强烈的宗教劝诫警示的意图,正如奥康纳自己所言:“对于耳背的人,你得大声喊叫他才能听见;对于接近失明的人,你得把人物画得大而惊人他才能看清。”
当然,无论奥康纳、海明威还是卡佛,都遵循现代作家创作的一条铁律:展示,而不讲述(Show, don't tell)。也就是说,作家不能在作品中直接发表自己的观点,不能直接对人物、事件进行评论和解读,不能直接向读者灌输自己的观念,作家应该从作品中退出,让作品自己说话,让读者自己思考和感悟并得出结论。奥康纳的作品虽然有强烈的批判性,有明显的价值观输出意图,却也从未违背上述铁律。
关于翻译
本书是由曾主译过《辛格自选集》的英美文学专家韩颖翻译的。译文信、达、雅,与奥康纳原文的精、气、神完全一致。小说的题目翻译得极为优雅,如《郁林在望(A View of Woods)》,《未尽之寒(The Enduring Chill)》,《悠游我家(The comforts of Home)》,读之有诗意。小说中人物的名字翻译得极为贴切,如玫太太(May)、格林栎夫(Greenleaf),准确表达出了奥康纳精心设计的细节。而小说中的人物对话翻译得简洁、生动、流畅,寥寥数笔,人物形象和情景气氛就跃然纸上。此外,由于奥康纳是天主教徒,其小说中埋藏了大量的宗教典故和明喻隐喻,这正是《圣经》研究学者韩颖的强项,她完整地将这些潜在的信息表现了出来。
我认为,韩颖在翻译这部作品时与奥康纳产生了心灵的共鸣。她基于对奥康纳本人及其作品的深刻理解,和在英语翻译、美国文化、《圣经》等方面的深厚学术积累,贡献出了一部杰出的翻译作品。
总之,由韩颖翻译,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上升的一切必将汇合》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精品,按照我的“趣味、美感、智慧三维书评体系”(每一项指标满分10分,各指标相互正交),我给出趣味8分,美感9分,智慧9分的高分。强烈推荐!
--
FROM 223.72.73.*
12.《一九八五年八月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一部未来史》
作者/译者/版本:约翰.哈克特,星灿译,商务印书馆,1979
总字数(万字):32.4
读书起止日期:2022-03-12 2022-03-14
趣味:8
美感:3
智慧:7
点评:
历史总是重复,希望这次破例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4288509/
这是一部古老的奇书,一部站在距今44年前的时间点对距今37年前的未来的战争预言小说。我中学时代读过,现在又翻出来重读,将已经过去的“未来”对照现实,收获依然很大。这本书于1978年出版,写的是发生在1985年8月的第三次世界大战,苏联带领华约国家发动闪电战,图谋迅速占领联邦德国,击垮北约军事力量,然后与美国谈判媾和,将美国赶出欧洲,实现对欧洲的独霸。然而战争不像苏联预期的那样顺利,苏军虽然兵力兵器的数量占绝对优势,但装备的技术落后,指挥死板僵化,后勤被持续袭击,再加上华约盟国离心离德,军心动摇,民心思叛,最后,在北约的坚决反攻下,前线苏军崩溃瓦解,华约盟国骑墙观望,伺机独立,苏联首脑在绝望之际发动有限核战争,用一枚核弹毁灭了英国伯明翰,以此警告北约不要继续进攻,而北约则以四枚核弹毁灭了白俄罗斯的首府明斯克以作为报复,这导致苏联的各加盟共和国以及各华约国家极度恐慌,于是乌克兰裔的克格勃局长发动政变,击毙苏联首脑,控制了苏联,与北约停火媾和,然后苏联解体,世界恢复和平。
这部书的作者是英国陆军前副总参谋长、北约北部集团军前司令约翰.哈克特中将/爵士,其他作者还包括很多北约的前将军和高级外交官,因此这是一部非常“硬核”、非常专业的战争幻想小说,其目的是尽力说服西方国家一定要抓紧时间全力加强北约的军备,否则未来第三次世界大战中华约将击败北约。小说中假设北约已经在1978至1985年间尽全力备战,因此才得以在1985年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中险胜。与网上大量以意淫为目的的战争幻想小说不同,这部小说非常严肃、细致、专业,以至于读起来有些枯燥。小说的文学性基本可以忽略(作者的写作目的也不在于此),但其在政治、军事上的专业程度令人仰视,尤其是其对苏联的思维方式、军事战略战术的理解十分精当,对苏联最终的崩溃命运也做了基本正确的寓言。
从下面的摘录中就可以看出,此书所描绘的战争形势与当前的俄乌战争形势极为相似,尤其是苏/俄的宣传口径,简直太像了,但愿最终的结果(苏联失败引发核战争)不要太相似。
读书笔记(“◆”后是章节题目,“>>”后是摘录,“————角木蛟:”后是点评):
>>“从一开始,苏联就通过一切可能的通消息的渠道向全世界大量宣传它的说法,说什么这只不过是一次防御性的行动,是资本帝国主义所支持的新纳粹分子的野心迫使华沙条约组织采取这个行动的。公告说,“早就很清楚,新纳粹分子决心用武力重新统一德国,然后统治欧洲,作为称霸世界的第一步。”
>>“必须不失时机地把纳粹毒瘤割掉。否则在欧洲实现持久和平的希望就将完全落空。”
>>“要把扰乱世界和平的真正祸根挖掉,这就需要占领西德并使它中立化。”
>>“希望美国一方面认识到,纳粹冒险主义的复活是危险的,另一方面也认识到,苏联对持久和平怀有热切希望。”
>>“苏联认为现在没有必要在此刻正在实施的预防性行动中动用它的非常强大的核武库。……但是,不管从什么地方,不论是针对华沙条约军队,还是针对他们的国土,凡是在重大程度上利用辐射作为武器,其结果都将是使得苏联放弃对使用核武器的一切限制,并发动需要多么深远就多么深远的全面反击。北约国家的城市在这种情况下将面临可怕的结局。”
>>“苏联原来计划要在西方来不及动员其优势资源以前或者在西方盟国来不及就使用核武器取得一致意见以前,就使北约中部地区的军事力量瓦解,并占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拆散大西洋联盟,但是这个计划已经遭到严重的挫折。法国的干预以及进行干预的劲头之大是苏联没有预料到的,也是叫它恼火的。”
>>“克里姆林宫统治集团里的“核”派人物认识到时间对他们不利,他们坚持要立即采取步骤,以核战争相威胁。只要对西方的某一个目标进行一次原子袭击就足以表明他们的决心了。与此同时要向美国发出信息,建议立即从非洲和中东撤走一切外国军队,举行双边谈判以确定美苏在世界各地的势力范围。趁西方在英国举行最高级会议的时候袭击英国的某一个目标将是适宜的,这样可以使每个人都深知除了走苏联所建议的道路之外, 其他任何道路都是危险的。重要的是一定要使美国人十分明确地知道,这只是一次单独的袭击,旨在说明,如果他们拒绝苏联的要求的话会出现什么局面。不要把它看成是全面核进攻的前奏。必须预计到可能招致某种报复行动,但是如果发出的信号为对方所理解的话,这种报复行动只会局限于一次规模差不多的袭击。”
>>“有一个关于1928年慕尼黑一位政治预言家的精彩故事。当时有人要求他预卜一下五年、十五年、二十年和四十年后这个城市的市民们会遇到什么事情。他说道:“我预言,五年以后,也就是1933年,慕尼黑将属于一个刚刚发生过五百万人失业、眼下正由一个确诊患有精神病的独裁者统治着的德国。这个独裁者还要进一步屠杀六百万犹太人。”他的听众说:“哦,那么,你一定认为十五年后我们将处于悲惨的境地啰。”“不,”预言家回答说,“我预言,在1943年,慕尼黑将属于一个大德意志国,从伏尔加到波尔多,从北挪威到撒哈拉,都将飘扬它的旗帜。”“啊,那么,你一定认为我们在二十年后将会是真正强大的了。”“不,据我推测,到1948年慕尼黑将属于这样一个德国:它的疆域仅仅从易北河到莱茵河,它的断壁残垣的城市的生产前不久已下降到仅及1928年水平的百分之十。”那么说,“你认为我们在四十年后将遭到彻底破产?”“不,到1968年,我预言,慕尼黑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实际收入将是现在的四倍;而且在那之后的第二年,百分之九十的德国成年人都将坐在客厅里观看放在角落里的一个盒子,那个盒子将映出人在月球上行走的实况。”当然,他的听众把他当作一个疯子关了起来。”
--
FROM 223.72.73.*
10.《小猎犬号航海记》
作者/译者/版本:查尔斯.达尔文,陈红译,译林出版社,2020
微信读书上的总字数(万字):33.3
读书起止日期:2022-03-01 2022-03-07
趣味:7
美感:7
智慧:9
点评:
游记观感与科学思考的完美结合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4896731/?_dtcc=1
这本书是和《物种起源》一起读的,可这本书可比《物种起源》有趣多了。译者序中说“达尔文初登小猎犬号时,年仅二十二岁。环球五年,然后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把书信、日记及研究笔记整理成书,次年发表。书的大部分内容取材于他写给家人和朋友的信。”
达尔文乘小猎犬号做环球科学考察,他不光在考察山川地理动物植物,他同时也在观察社会经济民风民情。在记录这一切的同时,达尔文还发表了很多评论,这些评论证明达尔文不光是一位思维敏捷的优秀科学家,还是一位极富同情心的善良的人。比如当他目睹了西班牙和英国殖民者对殖民地土著犯下的残酷罪行时,他做出了如下评价(破折号后是我的点评):
“(南美洲)基督徒要杀死每一个印第安人,印第安人要杀死每一个基督徒,这么血腥的战争不可能持续。”————角木蛟:记录了西班牙人及其后裔发起的针对印第安人的残酷的种族战争,以及印第安人残酷的报复。
“有人认为,自身利益会防止过分的残忍,就好像自我利益保护过我们的家畜似的。”————角木蛟:奴隶主对奴隶不会有同理心,不会换位思考,就像人不会对家畜这样做一样。
“这些事迹都是被那些自称爱邻如己、相信上帝并祈祷祂的意愿会在地球上实现的人干出来或为之辩护的。每想到我们英国人和我们的美国后裔,高叫着自由却如此罪恶重重,就让人热血沸腾、心灵颤抖。”
当然,达尔文对殖民者使殖民地获得的物质经济和文化进步也表现出充分的肯定:
“就单个情景而言,或许没有比第一眼看见处于原始生态环境中的野蛮人更令人震惊的了。那是人的最低级最野蛮的状态。”
“根据现状,不可能不对整个南半球未来的发展抱以很高的期望。基督教被引进整个南太平洋而带来的进步,当可载入世界史册。”
“观望这些遥远的殖民地,作为一个英国人,会由衷地感到自豪和满足。一旦升起了英国国旗,似乎就必然带来财富、繁荣和文明。”
“在这个本来不太有希望的地方(澳大利亚),几十年的成就远远超过南美洲几百年的进步。我的第一感觉是庆幸自己生为英国人。”
书中多次记录了在不同的殖民地欧洲殖民者带来的旧大陆的病菌和病毒曾使殖民地土著大量患病死亡,人口剧烈减少,这也证明了之前我在《枪炮、细菌和钢铁》一书中读到的论点,即与欧亚非旧大陆隔绝了上万年的美洲新大陆和澳洲的旧大陆上的土著人民缺少对旧大陆上繁衍日久的细菌和病毒的抵抗力,因此当欧洲殖民者将这些病原体带来时,他们在短时间内大量死亡,十不存一,这使得欧洲殖民者可以花极少的人力物力征服这些巨大的殖民地:
“毫无疑问,人口下降的部分原因是由于烈酒的引进,欧洲人带来的疾病(即使很轻微的疾病,比如麻疹,对土著人都是灾难性的),以及野生动物的逐渐灭绝。有人说,因为流浪生活,婴儿的死亡率极高;而猎获食物越来越困难,生活也就越来越动荡。因此,虽然没有明显地死于饥荒,人口数量的下降却非常突然。”
“土著人和欧洲人之间的第一次遭遇,‘不可避免地导致发烧、痢疾或其他疾病,造成很多人死亡’。他再次证实,‘不可反驳的事实是,我在岛上居住期间爆发的大多数疾病都是船只带来的,最奇怪的一点是,经常看不出带来疾病的船员们有任何明显病状’。初读会觉得奇怪,但这种说法并不新鲜,有好几起记录在案的最恶性的流行高烧,造成疾病的当事人自己并没有生病。”
此外,书中记录了一件事让我觉得非常有意思:
“(在阿根廷)最后,上尉说,他还有一个问题要问,如果我能如实回答,他会非常感谢。我不由得紧张起来,以为会是多么高深的科学问题,结果他问:“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女人是不是全世界最漂亮的?”我像叛徒一样回答:“确实如此,非常迷人。”他又补充说:“我还有一个问题要问,世界上还有别的地方的女人在头上插戴这么大的梳子吗?”我郑重地向他保证,绝对没有。他们高兴极了。上尉喊道:“瞧瞧!这个见过大半个世界的人都这么说!我们本来就这么想,但现在知道了!”对梳子和美色的绝佳品味使我得到了最热情的款待。上尉坚持让我睡他的床,他则去睡自己的马鞍垫。”————角木蛟:哈哈哈,全世界的人都是这样的,中国版本的问题是:“中国菜是不是世界上最好吃的?” “中国办的奥运会是不是有史以来最棒的?”这种廉价的民族自豪感真是全世界人民的普遍刚需啊。
总之,借用译者絮语中的一句话:“这本书的成功之处在于游记观感与科学思考两者的完美结合。”
--
FROM 223.72.73.*
终于发出来了!赞。
【 在 everforever7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的笔名是角木蛟,爱好读书写作,2022全年累计阅读了88本书(去年81本),绝大部分的书都是在微信读书上读的(再次推荐一下微信读书,正版书超多,可导入私人书籍;听书时文字转AI语音非常逼真;内容搜索、摘录、点评、分享、交流非常方便)。
: 和2021年一样,2022年我主要围绕如下主题开展阅读:
: 1.为写作服务
: ...................
--
FROM 115.173.133.*
看的书真不少,赞
【 在 everforever7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的笔名是角木蛟,爱好读书写作,2022全年累计阅读了88本书(去年81本),绝大部分的书都是在微信读书上读的(再次推荐一下微信读书,正版书超多,可导入私人书籍;听书时文字转AI语音非常逼真;内容搜索、摘录、点评、分享、交流非常方便)。
: 和2021年一样,2022年我主要围绕如下主题开展阅读:
: 1.为写作服务
: ...................
--
FROM 115.17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