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再复杂的公开课,一边码字一边U盘里插电视里听,翻来覆去,只要舍得烧时间,听得多了,再复杂的体系也能耳熟能详,古人所谓水磨工夫是也,尤以文学体会最深。
我还发现了一个更简单的法子,网易公开课是可以用爱投屏APP直接把课程免费从手机投屏到酷开电视系统上的,于是我觉得又找到了一个新天地。。。
书虽然多了,但肯像那些历史上留名的人拼命读书的人不多。
然后知识多了,逻辑思考能力未必就强。
比如几何是初中数学,但《几何原理》的一整套论证过程,说实话,没多少人能自己搞定
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也是同样的道理
所谓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反正再复杂的公开课,一边码字一边U盘里插电视里听,翻来覆去,只要舍得烧时间,听得多了,再复杂的体系也能耳熟能详,古人所谓水磨工夫是也,尤以文学体会最深。
我还发现了一个更简单的法子,网易公开课是可以用爱投屏APP直接把课程免费从手机投屏到酷开电视系统上的,于是我觉得又找到了一个新天地。。。
我觉得这些人的思考的意义就是引发你自己的思考,有一个老师说,所谓知识,就是最后你把其他一切都忘了,还能剩下的东西而已。
但现代人的问题不是信息太少,而是信息太多,所谓五音令人耳聋,五色令人目盲,何止是贪多嚼不烂,简直就是整天吃垃圾食品,没事就拿着手机刷小视频,书虽然多了,但看的真未必有古人多。
纯粹堆积记忆性知识确实未必有用,尤其现在的网络时代,所谓两脚书橱,用计算机理论就很容易理解,对于一个特定的项目目标,除了要有一个有效的程序,还需要大量的数据库,但是对于项目目标无关的数据,其实就是垃圾数据,越多运算速度越慢。但是君子不器,不可能一辈子局限于某一个工具性用途,但是大多数人都是社会机器上的一个流水线零件,专心做好自己的一件事就足够了。比如作为写手,文史哲各种科普可以打发时间作为后备素材数据库,虽然未必一定有用,但总比把脑子与时间浪费在别的游戏里强,毕竟再好的脑子,也是有极限的,更不用说,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的。
码字不都是文科嘛
文史哲的素材就够用了
比如下面五个历史课程就很有趣
史記 (Shi Ji)
by 国立台湾大学
关于此 课程
人文學,其特色在於「慢熱」,需要耐心細嚐、咀嚼古聖先賢的智慧結晶與其文字背後所隱含的真正意義。史記系列課程將透過對《史記》一書的導讀,引領同學們探究史學之「真」與「善」。
https://www.coursera.org/learn/shiji/home/info
中國古代歷史與人物:秦始皇(Qin Shi Huang)
by 国立台湾大学
https://www.coursera.org/learn/qin-shi-huang
《论语》的智慧
by 西安交通大学
https://www.coursera.org/learn/kongzi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导读
by 复旦大学
https://www.coursera.org/learn/max-weber
中日文化交流史
by 北京大学
https://www.coursera.org/learn/zhongri-jiaoliushi
--
FROM 112.1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