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的宗旨是“俾童而习之”,但不说别的,那一上来张九龄的《感遇》四首就很晦涩,看了就叫人如入迷雾,别说童子,既使“白首”也不得其解。比如《之三》:“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整首诗模模糊糊,难摸脑袋,令童却步,并不适合儿童。《唐诗三百首》中许多选诗并非易于成诵,且不少水平也非一流。看官须知,这所谓“唐诗三百首”是泛指,并非专指自己选定的这本。作者蘅塘退士的序云:“世俗儿童就学,即授《千家诗》,取其易于成诵,故流传不废。但其诗随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五七律绝二体。而唐、宋人又杂出其间。殊乖体制。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共三百馀首,录成一编。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较《千家诗》不远胜耶?谚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请以是编验之。”明明白白地说是“谚云”。这是几百年以来的一个大误会,作者自己没料到将会影响万世。 2009-9-28
--
修改:chunzai FROM 117.143.138.*
FROM 117.14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