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学习经济金融,要读哪些书
曾国藩在京城14年,基本都是租房子。 换过9个地方。
城内的四合院,18间要20千文每月。 平均1间差不多1两多点银子每月。 按15年计算,买房至少要花3000两。 这么多钱,翰林院检讨/侍读(从四品)的薪水是供不起的。 那个时候没有金融,可以老家买田宅。钱也不会贬值的那么厉害。
--
FROM 125.121.44.*
问题:
现代社会普通人很难先存够足够多的钱去买房。 因为通月长在,纸币也可较为随意印刷。
金银相对于纸币,价值能保持相对稳定。
那么问题来了。 普通人如何保证劳动价值不贬?
金融这些东西里面的道道怎么一回事?
【 在 saynoth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曾国藩在京城14年,基本都是租房子。 换过9个地方。
: 城内的四合院,18间要20千文每月。 平均1间差不多1两多点银子每月。 按15年计算,买房至少要花3000两。 这么多钱,翰林院检讨/侍读(从四品)的薪水是供不起的。 那个时候没有金融,可以老家买田宅。钱也不会贬值的那么厉害。
--
FROM 125.121.44.*
金属货币一般不会贬值,甚至越放越值钱。
古代人攒钱是不用担心其购买力的。
就是攒下的钱放家里不安全,也生不了利息,放钱庄还得给保管费,直接借给别人收息风险太大,所以一般都买地。
【 在 saynoth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曾国藩在京城14年,基本都是租房子。 换过9个地方。
: 城内的四合院,18间要20千文每月。 平均1间差不多1两多点银子每月。 按15年计算,买房至少要花3000两。 这么多钱,翰林院检讨/侍读(从四品)的薪水是供不起的。 那个时候没有金融,可以老家买田宅。钱也不会贬值的那么厉害。
--
FROM 125.34.107.*
经济学先看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写得太好了!
【 在 saynoth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曾国藩在京城14年,基本都是租房子。 换过9个地方。
: 城内的四合院,18间要20千文每月。 平均1间差不多1两多点银子每月。 按15年计算,买房至少要花3000两。 这么多钱,翰林院检讨/侍读(从四品)的薪水是供不起的。 那个时候没有金融,可以老家买田宅。钱也不会贬值的那么厉害。
--
FROM 114.253.76.*
史记《货殖列传第》
--
FROM 23.242.35.*
1. 提升技能,保持竞争力。
2. 多元化收入来源,分散风险。
3. 积累人脉和行业资源,获得更多机会。
4. 进行储蓄和投资,抵御通货膨胀。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saynoth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问题:
: 现代社会普通人很难先存够足够多的钱去买房。 因为通月长在,纸币也可较为随意印刷。
: 金银相对于纸币,价值能保持相对稳定。
:
: 那么问题来了。 普通人如何保证劳动价值不贬?
: 金融这些东西里面的道道怎么一回事?
--
FROM 23.242.35.*
水木经济版 早早关了,确实可惜
【 在 saynoth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曾国藩在京城14年,基本都是租房子。 换过9个地方。
: 城内的四合院,18间要20千文每月。 平均1间差不多1两多点银子每月。 按15年计算,买房至少要花3000两。 这么多钱,翰林院检讨/侍读(从四品)的薪水是供不起的。 那个时候没有金融,可以老家买田宅。钱也不会贬值的那么厉害。
--
FROM 123.125.213.*
曼昆的微观和宏观经济学,了解些基本概念
要是对这些古代八卦感兴趣,中国是部金融史也挺有意思的
【 在 saynoth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曾国藩在京城14年,基本都是租房子。 换过9个地方。
: 城内的四合院,18间要20千文每月。 平均1间差不多1两多点银子每月。 按15年计算,买房至少要花3000两。 这么多钱,翰林院检讨/侍读(从四品)的薪水是供不起的。 那个时候没有金融,可以老家买田宅。钱也不会贬值的那么厉害。
--
FROM 111.198.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