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同样讲王阳明,南京师大的教授就是比复旦的差好多
郦波的没看过,王讲的也是一般般,凡是追名逐利、功利性太强的是没法讲准国学的
--
FROM 58.249.64.*
【 在 namoamituofo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不太理解说读王阳明能读清晰的人。
: 王阳明的学说本来没有新东西,说话还啰嗦,把儒释道东拼西凑另立门派。没看出高明在哪里。
: 提到王德峰,我还想说,他就是被阳明心学耽误了。他但是讲道、佛,虽然知见有差距,但大体能讲个七七八八。后来受阳明心学影响,以心学讲《大学》,真是一头雾水。
王阳明聪明透顶,是用儒家理学的东西反对理学,这货根本没看明白。
--
FROM 58.249.64.*
【 在 namoamituofo 的大作中提到: 】
: 聪明更是没看出来,水平和一般进士没法比。你说他哪一个理论高明?举个例子。
: 知行合一、心即里、致良知,都是拼凑出来的东西,而且拼凑质量不高,解释的也肤浅,需要他标新立异吗?
说句大实话,你身边的人说了什么不重要,他实际做了什么才重要。你有空看看王阳明的一生经历和成就,再来回味他的话就能懂一二
--
FROM 58.249.64.*
【 在 namoamituofo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的,一生很有成就,他可以在能力以内提供自己的经验,像zeng国藩一样,非常踏实有说服力,文字引人深思。
: 王阳明是有小悟的。但他提出的心学太大,自己hold不住。小悟却把心、知啊等概念拿过来,拿儒释道的东西拼凑,超出他的能力了。
: 他的弟子不懂,他就硬要解释,结果罗嗦了一大堆,把自己都绕进去了。这是de不配位啊,他没有能力说明白。
: ...................
王阳明年代,皇权和程朱理学相互利用的,皇权欣赏利用理学的三纲五常,为臣之道等等,同样理学主张皇帝要学古代圣贤、尊崇读书人,任何人都要学古代圣贤。王阳明的心学主张任何平民都能通过修心达到圣贤的高度,石破天惊。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故被传统儒家视为洪水猛兽。王是开创一代的宗师,他的学生及后辈又分为四派。
--
FROM 58.249.64.*
王阳明只能隐晦地讲:既然皇帝太监大臣地主能套路老百姓,老百姓也能用这套来套路他们。如果讲得太明显早就被灭族了。
【 在 riverhead 的大作中提到: 】
: 赞同。人人都能成为圣贤是王阳明对于儒家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解决了儒学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两大问题,为儒学的发展奠定了群众基础,也为儒学的兴盛指出了一条康庄大道。长期以来,很多儒家学者的目的是学以致仕,不能用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普通百姓并不觉得儒学理论与自己何干。心学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但这一突破的意义并没有受到后世的重视甚至是受到反对,在儒家学者看来,圣贤是遥不可及的,古往今来称得上圣贤的人寥寥无几,孔孟之外,朱子能否称为圣贤尚且存疑,更不要说普通人了。而且,对于掌握了话语权的儒生而言,如果承认人人都能成为圣贤,则意味着自己学富五车可能还不如村夫野老,要承认自己多年苦读还不如他们,这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 因此,即使阳明在世之时,他的人人都能成为圣人的说法也并不被完全接受。有个故事就是说阳明的弟子王艮出游归来,王阳明问他:“都见到了什么?”王艮以一副异常惊讶的声调说:“我看到满街都是圣人。”他其实就是在嘲笑王阳明关于圣人的观点。对此,阳明并未争辩,只是简单的说,“你看到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阳明过世之后,人人都能成为圣人的说法更是被迅速搁置。在中国,一直有释儒道三教的说法,但在民间,儒学作为宗教的影响力远远不及佛道二教。如果后世有人能够按照阳明先生的思路发扬光大,心学必然能够在中国发挥更大的影响,有望助儒学成为超越佛、道的学派。只可惜阳明弟子未能真正继承阳明衣钵,心学也就仅此成为宋明理学的分支之一而已,不能不说是阳明心学的最大遗憾。
--
FROM 58.24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