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古人为何从右往左写
中国古人好象都不顾袖子沾墨,嗜写如命。甲骨和钟鼎是刀刻的,可以从右往左。但木简、竹简和帛都是用墨写的。小楷问题不大,写稍大的字不得不提着袖子,坚持了几千年,恐怕是“师古无过”的思维习惯。现代最佳排版是将传统正体从左向右横排,适应眼眼的生理方便,何必泥古
--
修改:chunzai FROM 117.143.136.*
FROM 117.143.138.*
竹简的一卷。
【 在 chunzai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国古人好象都不顾袖子沾墨,嗜写如命。甲骨和钟鼎是刀刻的,可以从右往左。但木简、竹简和帛都是用墨写的。小楷问题不大,写稍大的字不得不提着袖子,坚持了几千年,恐怕是“师古无过”的思维习惯。现代最佳排版是将传统正体从左向右横排,适应眼眼的生理方便,何必泥古
--
FROM 223.104.7.42
……就你小聪明多。简牍也都是卷起来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右利手,所以是
左边卷起来,右手写字,左手慢慢把卷起来的简牍打开。
你想想你在说啥?右手写字,简牍是卷起来的,有高度,而且高度还在变化,
不干扰右手吗?而且你右手写字,要用左手伸到右手的右边去打开卷起来的
简牍,互相干涉了。
【 在 chunzai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国古人好象都不顾袖子沾墨,嗜写如命。甲骨和钟鼎是刀刻的,可以从右往左。但木简、竹简和帛都是用墨写的。小楷问题不大,写稍大的字不得不提着袖子,坚持了几千年,恐怕是“师古无过”的思维习惯。现代最佳排版是将传统正体从左向右横排,适应眼眼的生理方便,何必泥
:
--
FROM 125.107.111.*
是的
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竖着写
因为阅读的时候是横向打开卷轴
如果纵向打开的话 确实很不方便
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从右向左
首先因为阅读的时候向左移行 和向右移行区别不大
其次 对于长篇 需要一个卷轴的写作
从右向左可以在最开始的若干行写的很舒服
从左往右则在最后若干行写的很舒服
一卷竹简一定有开始 不一定写满到最后
甚至考虑到编辑 可能还要有意留白
第三个原因
是古人写东西很慢 字斟句酌 大多数时候一天都写不了几行
下次开始写的时候 要看看前面写了什么吧
所以写过的地方打开是合理的
而空白的地方可以一直卷着 这样兼顾了写作的需要和书写的需要
如果从左往右 你要写的舒服就要把空白都打开 写过的地方也打开
这很占地方
【 在 earthmouse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你小聪明多。简牍也都是卷起来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右利手,所以是
: 左边卷起来,右手写字,左手慢慢把卷起来的简牍打开。
: 你想想你在说啥?右手写字,简牍是卷起来的,有高度,而且高度还在变化,
: ...................
--
FROM 223.7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