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是强弩之末,至孔子时,原儒在名义上还是当时社会的正能量和主旋律。直至战国礼乐彻底崩坏,原儒思想才成昨天黄花,原儒人物也失去昔日的社会地位,成为“诱派分子”,百家争呜的众矢之的,被后儒孟轲修正主义之流代替。但先秦毕竟是封建制,社会形态与后秦大一统郡县制本质不同,如同张冠李戴,已不能相配。比如《论语》中那些最闪光的话在秦以后等于废话:
「甯五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邦有道,穀;邦無道,穀,恥也。」
「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
「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
原儒与汉儒区别
虽然已是强弩之末,至孔子时,原儒在名义上还是当时社会的正能量和主旋律。直至战国礼乐彻底崩坏,原儒思想才成昨天黄花,原儒人物也失去昔日的社会地位,成为“右派分子”,百家争呜的众矢之的,被后儒孟轲修正主义之流代替。但先秦毕竟是封建制,社会形态与后秦大一统郡县制本质不同,如同张冠李戴,已不能相配。比如《论语》中那些最闪光的话在秦以后等于废话:
「甯五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邦有道,穀;邦無道,穀,恥也。」
「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
「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
不管“有道”“无道”,你已无处可去,只能在邦内随大流,拍马屁。儒家思想的价值直到汉武帝才被重新发现重视,但由于时过境迁,牛头不对马嘴,已不能合当时大一统新时代的需要,不能直接拿来就用,所以必须偷梁换柱改造后旧瓶装新酒,才能重新焕发青春,成为正能量和主旋律。
后来的士大夫也未必不知,但迫于“纲常”正治亚力和饭碗,几乎无人敢说正话。比如迁为陵辩护被奄就是杀鸡惊猴典型例子。林冲,除了拍高俅马屁,英难没有其它出路。文人同样也很少有人敢得罪当权人物,所以魏晋时,优秀知识分子只顾喝酒吃药,外国宗教弗学越来越流行。可以这样说,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假儒学盛行,至程朱理学后渐渐成为李教。明清时越来越森严,与原儒人道主义风马牛。
--
修改:chunzai FROM 117.143.136.*
FROM 117.14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