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古文,特别是先秦文章,常因受竹简制约或历代传抄中不可避免的遗漏或太简单以至难解。但我们现代人,为便于解释和理解,完全可将句子楦实,将省去或遗漏的字补衬出来,这没什么不合适的。比如庄子《齐物论》这段可以这样理解:
昭文之鼓琴也,師曠之枝策也,惠子之據梧也,
三子之知幾乎,皆其盛者也,故載之末年。唯其好之
也以異於彼,其好之也欲以明之。彼非所明而明之,
故[三子皆]以“堅白”之昧終。而其子又[各]以
[其父之]文之綸終,終身無成。
还有:
物無非彼,物無非是,自彼則不見,自知則知之,
故曰彼出於是,是亦因彼。“彼”[与]“是”[为]方生
之說也。
--
修改:chunzai FROM 117.143.136.*
FROM 117.14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