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对哲学做了哪些贡献
维特根斯坦对哲学的最大贡献,在于梳理了逻辑与语言的关系。他认为,哲学是基于语言的思辨,而语言有自己的边界。同时,他还清晰指出了边界的存在,并断言人生意义在语言边界之外。
1953年,维特根斯坦去世两年后,《研究哲学》正式出版。这本书里,维特根斯坦说自己把哲学问题当作案件来调查,而不是做学术研究。他还说,也许只有那些曾有过书中相似思想的人,才能读懂这本书。
维特根斯坦认为,人不能思考任何非逻辑的事,否则,人就必须非逻辑地思考。这句话听上去有些绕,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上司给你交代工作任务,他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说话毫无逻辑,你肯定听得一头雾水,但如果他很清楚地告诉你:今天你要完成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做什么,第二件是做什么,最后一件事是做什么。这时候,你能很快领会他的意思,也就能很顺利地去开展工作。
在维特根斯坦眼中,哲学不是理论,而是活动,哲学的目的在于澄清事实,消除语言带来的混乱,使那些本来模糊的思想变得更清晰,为思想确立界限。他说:凡能被思考的东西,都能被清楚思考,凡能被言说的东西,都能被清楚言说。一个人语言的界限,意味着他的世界的界限。
维特根斯坦认为,你可以描述我,但那并不是作为主体的我,而是作为客体的我。也就是说,你描述的我,是你眼中的我,而并非真实的我。在我的世界中,一切都是我的体验,所以说我是世界的界限。
【 在 ferr 的大作中提到: 】
: 第三个主题是,死亡、永恒与时空。
: 在《逻辑哲学论》里,维特根斯坦认为,以永恒视角来观察世界,把它看作一个整体,这时世界是神秘的。如果永恒不代表时间的无限延续,而仅指无时间性,那么活在当下,就意味着活在永恒里。维特根斯坦认为,人活在时空中,而人生之谜的答案,必定在于时空之外。
: 人生对每个人都是难解的谜题,有些人认为,如果灵魂不灭,就能解答人生一切难题。维特根斯坦却认为,这是把手段当成了目标。人只有活在当下,当下才能成为永恒。这时候,我们的生活才是脚踏实地的,我们才真正能做到不受时间的束缚,安心生活。
: ...................
--
FROM 115.57.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