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kqan 的大作中提到: 】
: 但凡认真读过一点诗,都不会把柳永排进这个榜单,也不会说杜甫是掉书袋
: 以此类推
:
柳永比较有争议,类似于金庸在文学史的地位
严肃的文学史家都不会把金庸排在文学史里,但也有文学史家认为金庸引领了一种文学体裁,影响力无人能比。柳永的情况类似,宋词这个体裁在早期也被严肃文学家认为是流行娱乐文化,不配与诗并列。但据统计,柳永的词一直传唱到清朝,在五六百年的时间里,青楼教坊、民间百姓点播率最高的词人,甚至是草原民族也流行柳词。
同时代的苏东坡写的江城子被认为是宋词豪放派的开山之作,就是那首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前言里自己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就是对柳永羡慕嫉妒,甘拜下风。他自己对《江城子》的态度也就是随手几句打油诗,无聊偶得之作。一个是带点文艺的苦逼公务员,一个当代国际流行天王。当时情况就是这样。正因为苏轼不通音律,他的这些无心之作,让宋词脱去了音律束缚和流行文化的底色,正在成为与“诗”并列的一种文学题材
因此后世在严肃文学史评论里说宋词的时候,苏轼的地位远高于柳永。但单论流行文化影响力,柳永完爆苏轼。
读《知音》《读者》的人是主流,读《十月》《读书》的少数。
--
FROM 125.6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