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同意。
“要有开创性成就,就需要批判现实,需要说真话,需要对新问题给出答案,而这需要宽容的环境。”
对文学,这不一定是事实,请读读钱锺书先生的《诗可以怨》。
尼采曾把母鸡下蛋的啼叫和诗人的歌唱相提并论,说都是“痛苦使然”(Der Schmerz macht Hhner und Dichter gackern)[注:《扎拉图拉脱拉如是说》(Also Sprach Zarathustra)第四部十三章,许来许太(K.Schlechta)编《尼采集》(一九五五)第二册五二七页]。这个家常而生动的比拟也恰恰符合中国文艺传统里一个流行的意见:苦痛比快乐更能产生诗歌,好诗主要是不愉快、烦恼或“穷愁”的表现和发泄。这个意见在中国古代不但是诗文理论里的常谈,而且成为写作实践里的套板。因此,我们惯见熟闻,习而相忘,没有把它当作中国文评里的一个重要概念而提示出来。
【 在 babyUnicorn 的大作中提到: 】
: 查了一下李善友,是把哲学运用到商业那个吗?他只是应用,也没啥自己的思想啊。哲学、文学、历史,要有开创性成就,就需要批判现实,需要说真话,需要对新问题给出答案,而这需要宽容的环境。所以人类历史上文化的发展不是线性的,而是脉冲式的,有问题、有自由时文化就爆发,没问题或者没自由时文化就沉寂。人文学科从来不是没市场的问题,而是从来不是市场决定的。
--
FROM 123.16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