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长了 能概括一下吗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5
【 在 abanda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国修长城有没有用,是外国人眼中的东方马奇诺防线吗?
:
: 布谷新视野
:
: 2022-03-24 09:57
: 关注
:
: 晚霞中的长城
:
: “中国的长城是恐惧的纪念碑,埃及的金字塔是空虚和迷信的纪念碑,它们证明的是这个民族惊人的忍耐力,而不是卓越的才智。”——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
:
: 古往今来人们对于长城的建立与作用争议颇多,海内外的文人们毫不吝惜攻讦的辞藻,形容长城是劳民伤财独断专权的产物。
:
: 到了21世纪网络时代,更流传着长城与中国人近代百年屈辱有着直接关系,是劣根性的直观体现。
:
:
: 山梁上的长城
:
: 这些论述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
: 长城没有挡住外族入侵,让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蒙元与满清两个落后保守的朝代,是无用与徒劳的象征。
:
: 修建长城耗费巨大给百姓带来苦难。
:
: 长城是防御工事,是保守妥协防御思想的产物,是文化劣根性的集中体现。
:
:
: 坐落在山脊上的长城
:
: 一,关于长城没有阻挡蒙古人与满人入侵,所以长城是没用的观点驳斥。
: 首先这个理由的逻辑非常类似于吃药治病是没有用的,毕竟有些人吃了药依然死了。让人感到十分的可笑。
:
: 面对大规模战争,人类有史以来还没有那个防御工事是永不陷落的。东罗马君士坦丁堡不能,苏维埃的布列斯特要塞不能,法国的马奇诺防线……
:
: 这个倒没有陷落,这得怪法国投降得太快。
:
:
: 君士坦丁堡陷落
:
: 中国的长城好比一把神兵,你能指望一个衰败的老人,拿着神兵战胜一个年轻的匪徒吗?想来是不可能的,毕竟决定胜负的永远是人。
:
: 再说了,南宋面对蒙古入侵时可没有长城,满清南下攻打山海关,吴三桂可是就地开城,让满清军通过。
:
:
: 冬天积雪的长城
:
: 大家只看见史书记载当中,那数以十万记的大规模游牧民族入侵。这放在中国浩荡绵长的历史长河当中,经常要几十年乃至上百年才能遇上一回。但古代中国面对游民民族的常态,往往是少则数十,多则数百人的边境入侵。
:
: 这些劫掠行动频次高危害大,不但劫掠人口财物,焚烧良田城寨,还容易造成后续更多的游牧民族自发的聚集,进一步向内地进发劫掠。如同瘟疫一般杀死古代的华夏子民。
:
:
: 游牧民每百年才会聚集南下
:
: 这样的战争可不会在史记或者二十四史中出现,而是要在古代长城守军的档案《居延汉简》中才可以一窥究竟。
:
: 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先民用烽火狼烟等标志物来传递情报信息,以远超游牧民族的行军速度,向后传递敌军人数与方位。
:
:
: 游牧民族
:
: 根据居延汉简中记载的一战报:
:
: “汉宣帝元年九月庚子日九十名匈奴骑兵入侵长城的甲渠止北隧,劫走一名官员,一把弩,十二支箭……随后城司马亲自带180名骑兵出关追击。”
:
:
: 这已经算是游牧民族当中的贵族
:
: 如果没有长城汉朝的将领如何判断敌军数量,并派出刚好是敌军两倍的骑兵追击并歼灭敌军呢。
:
: 正因为有长城的存在,大大增加了游牧民族军事劫掠的成本,那些多如牛毛的几十人次游牧民小入侵,绝大多数不是被发现,就是劫掠之后被迅速赶来的边防骑兵迅速剿灭,而剩下的游牧民族,自然被前面的两波人的下场吓得不敢牧马南下,极大的减少了入侵的可能性。
:
:
: 长城
:
: 即使有大规模的入侵,依托长城的情报系统与防御工事,也能大大迟滞游牧民族南下的行动,为后方部队争取更多的反应与准备时间。
:
: 可以说,长城是华夏先民在漫长到绝望的边境线上,同源源不断的游牧民族斗争下的产物,可以说长城在古代中国起到了早期雷达预警网的功能。
:
:
: 长城是华夏先民的早期雷达预警网
:
: 而且除却长城的军事能力。自古以来这道绵延数千公里的城墙。便是区分游牧区域与农耕区域的分界线。
:
: 通过修建长城,农耕区域内的中华文明可以轻易地封锁游牧民族经济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可以通过边贸互市作为谈判筹码来操纵草原上的局势。达到进可攻退可守的优势地位。
:
:
: 二,修建长城旷日持久耗费钱财损伤民力死伤颇多。
: “秦家无庙略,遮虏续长城。万姓陇头死,中原荆棘生。”
:
: 这是唐朝诗人王无净对于长城的描写。
:
: 文字间充斥着谴责秦始皇的无道,与其修筑长城的劳民伤财,穷兵黩武。所以修不修长城,不单单是一个军事问题更是一个经济问题。
:
:
: 欧亚草原是传播技术的通道也是游牧民族的高速公路
:
: 从我国河套地区向西北延伸数千公里,有着全球最为广袤的草原气候带, 这宽广平坦且环境恶劣的地区孕育了诸多的草原民族。
:
: 如果要一劳永逸地消灭古代中国北部的游牧危害。那么就必须要消灭,孕育了游牧民族的草原地带。这在现在都是不可能办到的事情。
:
:
: 明朝成化年间河套地区延绥巡抚余子俊,面对屡禁不止的蒙古鞑靼部落南下侵扰。给明朝成化皇帝拿出了一份防御计划。
:
: 上面列出为防止这些部落南下袭扰内地,在当地已经驻扎了将近8万部队。每年维持费开支就要979万两白银。近千万两白银的开支,对于明朝的压力可是不小。这种耗费巨资征调民夫前往边疆的举动,长此以往必然激起民变。
:
:
: 余子俊
:
: 还不如直接在该地区修建一条长约1770里的长城,用来隔绝游牧部落。余子俊在计划当中给成化皇帝报了长城的造价,每米1.38两白银,总计122万两白银。而且他还不征调当地的民夫,而改用军队修筑长城。
:
: 成化皇帝看到可以节省如此多的开支,立马便同意了修建长城的计划。
:
:
: 而且根据孙子兵法地形篇所讲:“夫地形者,兵之助也。”也就是说地形是可以换算为兵力的。
:
: 力推长城修筑并上疏《复河套议》的翁万达就曾经说过:“百人之堡,非千人不能攻之。”
:
: 也就是说长城能把兵力放大10倍有余的。可以大大减少驻守边防的士兵人数,减轻内地的压力。
:
:
: 白雪皑皑的长城
:
: 长城修筑完毕后史书记载。“寇抄渐稀,军民得安耕牧焉。”
:
: 至于累死了诸多百姓的论调,阿峰是认同的。但反过来想,这些牺牲能跟五胡乱华,这种混乱的时代所造成的损失相提并论吗?
:
: 华夏子民作为农耕文明,建设长城是牺牲的人多呢,还是保护的人多呢?
:
: 想来大家内心都有答案。
:
:
: 三,长城是防御工事,是保守妥协防御思想的产物,是文化劣根性的集中体现。
: 阿峰在之前就说过,长城只是一个工具。在不同朝代手中自然会发挥不同的作用。
:
: 在宋朝这种偏安一隅的朝代手中是用来观赏的。在汉朝这种积极进取的朝代是用来进攻的。
:
:
: 冠军侯霍去病
:
: 当年汉武帝手下的冠军侯霍去病,便是在长城集结兵力,北伐匈奴封狼居胥,这难道也是保守妥协的思想吗?这难道不积极进取吗?
:
: 再说了,又不是只有中华民族才修长城。西方的罗马帝国也修建了哈德良长城,用来防止英格兰北部的凯尔特人侵袭。
:
:
: 罗马帝国哈德良长城
:
: 将目光放到东亚地区,修建长城的游牧民族也不见少数。
:
: 鲜卑族建立北魏之后便修建长城防御柔然。契丹族建立了辽朝后,修建长城蒙古。
:
: 女真人建立金朝后修建了长城防蒙古。有人说这些都是入主中原之后才修建的长城不算游牧民族。
:
:
: 女真人西夏人契丹人
:
: 那么唐朝中期纵横北域草原的回鹘汗国,修建长城来防御更加凶悍,驰骋于西伯利亚地区的黠戛斯。
:
: 这又作何解释呢?积极进取的精神都丢了?
:
:
: 游牧地带
:
: 翻开地图大家就能看到中国所在的地区,有着众多可供防御的山脉和可供生产的广大平原。北部是一片数千公里的巨大草原,上面孕育出了匈奴突厥等凶悍的游牧民族。
:
: 这些游牧民族想要继续发展,只有两条路径。一条就是向南进攻中国掠夺丰饶的物产。另一种便是向西不断征服新的民族,为自己提供物资。
:
:
: 所以地缘条件决定了,哪怕是蒙古女真这样凶悍的游牧民族南下之后,都是筑墙北守。
:
: 而攻不破长城,游牧民族为了生存只得向西挺近。不断劫掠吞并奴役西进道路上的一切民族与国家。如同天灾一般,驱赶着大量的难民向西继续挺进。这种高强度的入侵下,最终迫使这些游牧民涌入欧洲与印度,毁灭当地脆弱的文明与国家。
:
:
: 罗马被哥特人击败
:
: 结语
: 这时候就有人问了,罗马与印度在古代不是十分强盛的文明吗?为什么会被落后的游牧民族所消灭?
:
: 与固有印象相反,“文明”在古代并不是一个好词。它代表着被游牧民贪婪掠夺的觊觎。在那个生产力落后的年代。文明并不代表着军事武力方面的强大。
:
:
: 亚述人早起也是如毛飲血的游牧民族
:
: 就说古印度在公元前,就修建有几十万人居住的城市。但依然被游牧于巴基斯坦地区的雅利安民族入侵所毁灭。
:
: 再说古巴比伦公元前,就能修建空中花园这种巨大的景观建筑,国力十分强大,结果被北边的赫梯人用铁器所消灭。
:
:
: 空中花园想象图
:
: 你没有看错,游牧民族优先掌握了铁器的制造技术。在古代,在军事科技方面往往是农耕文明落后于游牧文明。这又导致农耕文明在面对游牧民族时,显得那么软弱无力。
:
: 从西方古罗马的毁灭到东方西晋末期的五胡乱华。这种野蛮摧毁文明的现象,在历史上比比皆是。
:
:
: 但华夏文明薪火相传直至今日。这种精神难道不够积极进取吗?这种精神难道是保守妥协吗?
:
: 在面对凶悍的游牧民族,但凡有丝毫的保守妥协,华夏文明都不会传递到今日。
:
: 华夏子民能够活至今日,靠的就是“望烽燧不得卧”的长城英烈。一代又一代,锲而不舍向北境积极与游牧民族做斗争所取得的成果。
:
: “孤城皆白首,尽是汉家人。”
--
FROM 111.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