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mbicmer 的大作中提到: 】
: 地球上的生命,不管植物、动物, 细菌病毒,竭尽全力去做的,是活着然后产生后代,让生命往后延续。
: 这是“造物主”的设定吗?还是就是活着本身的意义;生命的存在就是这个“规则”和“力量”的结果。
: 我相信植物、除了人以外的动物,也是能意识到死亡的;他们对死亡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坦然面对、还是根本没有能力去思考,他们为什么意识到自己总会死、骨子里要拼命去活着然后延续后代,这是大爱?是无私?这个也是造物主的设定吗?
: ...................
刚好看到书上说海德格尔提出了“尚待”(Das Noch-Nicht)的概念,认为存在的本质是一种“尚待”,即存在总是处于一种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状态中。他强调了人类存在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他还有一句名言:人类居住在语言的小屋里。移民之所以有寻根,落叶归根之类的烦恼,归根到底,也是因为他们从小习惯了属于自己的语言的小屋,临了了也走不出去而已。香蕉人反而没有这样的烦恼,所以无论南非的白人,北美的黑人还是在外的华人,都有寻根的文化,不乏获得炸药奖的佳作,因为这本是作为人类最根本的境遇,犹如日治日期猎头族青年的疑惑,死后灵魂是归于祖先,天皇神国还是华夏图腾,如果没有语言的小屋,那灵魂只有颠沛流离。而这恰恰是文学必须面对的话题,最终往往只有宗教或者哲学才能解答。就如同海明威一样,既然没有港口可以栖息,那就寄情于天地沧海,起点往往没得选,终点也不是自己可以选择的,如此简单事实而已。


--
FROM 112.12.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