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四十不惑,可能不仅是心理上的,还是生理上的。名人的成就多在四十岁之前,创作的高峰是在四十岁以前,但也有例外。以费孝通先生为例,晚年的成绩也很突出。我查到的:
立足文化自觉,追求“美美与共”
晚年时期,这位“高龄将帅”也一直活跃在学术前线,孜孜不倦地耕耘。1993年9月,费孝通写下“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提出了认识和处理不同文明之间关系的一种理想,以及实现这一理想的手段,这是基于中华文明内在精神的话语表达,折射出中国人一以贯之的整体思维方式。
面对扑面而来的经济全球化,1997年,费孝通正式提出“文化自觉”思想,这是他在“社区研究要进入心态研究”之后的又一次思想升华。 “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的‘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费孝通特别重视文化自觉的重要性,认为“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发展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对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费孝通认为“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首先要认识自己的文化,其次是理解所接触的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以吸收。在各种文化都自觉之后,这个文化多元的世界才能在相互融合中出现一个具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形成一套各种文化的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联手发展的共同守则。
1998年,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时,费孝通提出了“完成文化自觉的使命”,成为北大人身上接续相传的责任与基因。
人类怎样面对21世纪“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特征,建立一个和谐的地球家园,成为费孝通深思的大问题。他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为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认同基础。
之后,他又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民族秩序论,阐释具有文化差异性的民族“如何和平共处在一个政治经济组织里面”的“一体化”问题。费孝通提出的“‘和而不同’是人类共同生存的基本条件”,更加符合人类迈向光明未来的大趋势。
【 在 doubleback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用求证,我上中学就读过费孝通的这几本书,知道来历,毕竟他的名气实在太大了。
: 我就是感叹一下。费孝通是个世界级的学者,但是所有的重要成果都是在四十岁以前发表的,很可惜。其实中国社会学在民国时期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不光是费孝通一个人,但是院系调整让这个学科直接在中国消失了。
--
FROM 115.57.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