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收获文学榜2021中短篇小说》
作者/译者/版本:《收获》文学杂志社,上海文艺出版社,2022
微信读书上的总字数/本年度已读字数(万字):57.4/57.4
读书起止日期:2023-03-18——2023-05-24
趣味:7
美感:7
智慧:7
点评: 这个文学榜是中国文学界的生动写照
现在看这种国内文学榜已经没有任何期待了,大部分上榜作品都极其平庸,不断重复,毫无新意,还沾沾自喜,自以为得计,真是令人对中国文学感到悲哀。当然,还是有一些珍珠在鱼目中熠熠生辉,但也太少了吧。评价如下:
《地上的天空》钟求是
————角木蛟:整个小说靠一个悬念推动着,而这个悬念读者很容易就猜出来了。结尾稍微提升了一下逼格,但整体上还是通俗小说的立意和趣味,甚至作为通俗小说都不合格,然而竟然在《收获》获奖了。我就想问一句,这就是《收获》现在的水平吗?
《等下雪》赵松
————角木蛟:开始的语言挺好的。整体上的情绪很小资,营造得相当有章法,但结尾处飞机上的对话揭秘破坏了这种情绪。其实写情绪就完了,没必要写故事。如果是我,会这么处理:“你不想知道我都跟她聊了些什么吗?”“不想。”
◆ 有个长方形的长方形玻璃鱼缸————角木蛟:太刻意了,与现在短视频里的“懵逼的小帅很懵逼”是一个路数,是把口吃当成行为艺术,大可不必。
《信使》铁凝
————角木蛟:写得很细腻,整体上中规中矩,没什么缺点,也没有惊喜。个人很不喜欢这种全知视角,太老套了。当然,这是个人口味的问题。我现在读小说,只对创新有感觉,而这篇小说对我来说恰恰没有任何创新。
《孔雀》叶昕昀
————角木蛟:这篇写得真好啊,节奏感很强,氛围很好,语言的把控很娴熟,一点不像新作家。
《水果硬糖》万玛才旦
————角木蛟:真好啊!这种低平的视角,真实的内容,拙朴的语言,许缓的讲述,让人体会到充沛的元气和真挚的情感,不由想起了当第一次读《活着》、《傻瓜吉姆佩尔》时的感觉。真是大巧若拙,重剑无锋。一定要赞!
◆ 这时,央金就问我:“阿妈啦,你尝到的是什么味道?”
我想了想说:“一开始尝到的是一种淡淡的酸酸苦苦的味道,慢慢地就变成了一种淡淡的甜甜的味道了。”
央金说了声“我也要尝尝你那种糖的味道”,就在装糖的塑料袋里面翻找起来。
————角木蛟:很高级的结尾。
《冻土观测段》董夏青青
————角木蛟:表面上是讲主旋律,内核是谈生死,谈人们面对死亡时的心理状态,能不能解释,能不能接受,能不能放下。
《晚春》三三
————角木蛟:气氛营造得很好,语言很有特色,但开始时的一些句子标新立异,太刻意了,后面慢慢好了,时有妙语,令人印象深刻。
◆ 行人也渐多,带着各自的目标与心事,往暖风中呼出小剂量的声音。我略微拉开窗帘,使房间与外界的光线连通。————角木蛟:标新立异,太刻意了
《跳马》路内
————角木蛟:这年头大家都要往主旋律上靠,于是孙甘露、路内都开始写红色题材了。
《喝汤的声音》迟子建
————角木蛟:有趣的元小说,有点聊斋的味道了。
《以鸟兽之名》孙频
————角木蛟:小说与现实平行推进,这种尝试挺有意思的。
《制琴师》黄立宇
————角木蛟:正如授奖词中所说,这是一部小镇的一出罗曼蒂克消亡史。
《过往》艾伟
————角木蛟:剧情曲折离奇,很适合拍电视剧,真不愧是《故事会》文学榜上榜作品,哦不是,是《收获》文学榜啊?好吧,一查,这篇得了第八届鲁迅文学奖,难怪了,再一查,作者是浙江作家协会主席,这就对了。
◆ 作为剧院的台柱子,团长是很照顾夏生的,特地在剧院的道具室替夏生隔了一间办公室。————角木蛟:病句。这真的是《收获》吗?还文学榜?
◆ 戏曲演员的日常就是练功。用行话说: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三天不练同行知道,一月不练观众知道。
《我父亲的奇想之屋》韩松落
————角木蛟:软科幻,和读陈春成的感觉有点像。
《鬼指根》尹学芸
————角木蛟:很细腻,很佛性,但这种“都过去了,宽恕吧,放下吧”的价值观恐怕会在嫉恶如仇的年轻人(尤其是女权主义者)里引起很大争议。
◆ 当年黄柏追你追不上,就让我儿子耍流氓,他装英雄救美。————角木蛟:我认为,这一句写完应该马上接:“心“咚”地一震,似是裂了口子……”因为女主听到这里的时候已经方寸大乱了,后面的话不可能淡定地听清楚,后面这一大段都应该在描述完女主的心理感受以后,以间接引语概括地说出。
如果作者希望读者高度代入到女主身上,那就应该这么写,如果作者希望以一种完全冷漠的旁观者身份叙事,那他倒是可以像现在这样写,但我觉得作者的意图应该是前者。所以,这一段的写作方法值得商榷。
《玫瑰在额头上》白琳
————角木蛟:内容是围绕LGBT的,但由于大环境的原因,写得非常曲折隐晦,如同带着镣铐跳舞,关键是,跳得很好。勇气可嘉,技艺可赞。
总体叙事上很像伍绮诗的《无声告白》,依次进入每个人物的内心世界,细细解读,不断深挖,不限时间事件自由回溯,一直挖到根上,把每个人都写透了,让读者与每个人都产生共情。就像我对《无声告白》的评论:把每一块砖头都掀起来,仔细研究下面藏着的蚂蚁。这种写法是更自由也更高级的上帝视角,让人印象深刻。
情感细腻,语言精致,思维清奇,时有妙语,让人不断想起《围城》。作者是才女无疑。
总之是一部少见的好小说,推荐。
BTW:开篇的授奖词是什么玩意儿,“朱太太聂倩”?真是驴唇不对马嘴。完全没有读懂,不对,是没有读。这么深刻、沉重的一个作品被解读成了邻里对门“苏文纨”对“聂小倩”的缠斗戏,还“上下翻飞,往返投掷”,这丢人都载入史册了。
◆ 授奖词
活画了校园小世界里的新景观。两位博士太太周太太和朱太太,一个是《围城》里的苏文纨,一个是《聊斋》里的聂小倩。在彼此莫名的敌意和相互羡慕里无休止缠斗,用校园家属楼金辉小苑与图书馆古籍部作竹林,以周太太留学归国的儿子达利当暗器,闪展腾挪,上下翻飞,往返投掷,乐此不疲。最终以朱太太聂倩成功降服达利而告胜出。白琳以冷静无情的笔触宣告了传统面对现代的失败,母性面对女性的失败。(徐坤)
————角木蛟:这开篇的授奖词是什么玩意儿,“朱太太聂倩”?真是驴唇不对马嘴。完全没有读懂,不对,是没有读。这么深刻、沉重的一个作品被解读成了邻里对门“苏文纨”对“聂小倩”的缠斗戏,还“上下翻飞,往返投掷”,这丢人都载入史册了。
--
FROM 223.7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