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专业方面的教材,不管是台湾还是大陆,基本上都是冯友兰和
劳思光的,胡适的基本不会作为教材。
【 在 ferr 的大作中提到: 】
: 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属于大人物的大课题,从整体上判断有难度。那么,退而求其次之其次,还可以从个别的“点”去分析。这些点,有的是我知道的,有的我不知道,但是感兴趣的。怎么去判断在这具体的“点”,胡适说的对或者不对,好或者不好呢?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我听过力
: 刀爬鲜Φ募附诳危赜谙执逑到樯艿摹F渲杏幸桓觥安欢愣ɡ怼保绻枷穹⑸送仄吮湫危敲创嬖诓欢悖奈恢迷谛伪淝昂笫遣槐涞摹N颐且源恼庑┚咛宓牡悖唤鍪呛实摹墩苎贰防镉刑岬剑渌说闹鲋幸灿刑岬剑敲次颐峭ü冉侠磁卸虾实乃健
: 第一点,是有关孔子的。胡适说,“孔子晚年最喜《周易》,那时的《周易》不过是六十四条卦辞和三百八十四条爻辞。孔子把他的心得,做成了六十四条卦象传,三百八十四条爻象传,六十四条彖辞。”这大概来源于《孔子世家》。司马迁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
: ...................
--
FROM 115.2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