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rockaa 的大作中提到: 】
: 韩寒三重门手稿一出就坐实了抄袭
:
问题就出在手稿上。所谓一个谎言需要更多的谎言遮盖,说的越多错的越多,所以韩少十年不发言了~

其实为韩少洗地的很多自己就自相矛盾,有的说《三重门》就是掉书袋,谁都写的出来,完全犯不着代笔,有的又说韩爹只是个故事会小报作者,压根写不出《三重门》这么高级的货色,完全没想到他们自己的观点就是自相矛盾鬼打鬼~有没有可能双方观点加起来才是事实的真相,《三重门》就是掉书袋故事会小报作者也不是写不出来呢?@岁月如飞
典型的是韩二的手稿出现了很多只有韩一独有的语言特征。用现在的专业术语,就是调色盘。
结巴.

词组.

繁体.

多家报刊的韩仁均作品里都出现了“化钱”,显然是老韩的个人习惯,而非编辑的恣意妄为。

手写会出形近错字,五笔也有形近错字,凭什么说“手稿”里的某些错字就是出自五笔呢?

错字是有规律的:一个神奇的偏旁“ 阝”,既容易和“ 忄”互串,又容易和“ 禾 ”互串,还容易和“ 攵 ”互串。

五笔码对应的是键盘上的 B 、T 、 N 三个按键,都是食指容易误碰的区域 —— 你能在韩寒的“手稿”上体会到敲键盘的“盘感”。

事实上“手稿”里的某些错字就是出自五笔呢?也就是说这个所谓的手稿其实是五笔的抄写稿,韩仁均 1991 年发表的文章里已经提及五笔口诀,1993 年购入家用电脑用于写作,完全具备操作这一切的客观条件。彼时的韩少是寄宿生,就算精通五笔也没有相应的创作环境供其长时间写作。

--
FROM 112.1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