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并不否定儒学的人道,只是觉得境界太低,人道不如天道。所以,庄子常常用一种“向下兼容”的态度来讲述儒学。
简单地讲,庄子的逍遥其实是两方面:一是对外物的祛魅,这部分有点儿类似于躺平的态度;二是对内心的建设,这是他积极进取的一面。
或者说,其实庄子又躺平,又进取。
【 在 lazzylee 的大作中提到: 】
: 嗯,感觉他大量拿孔子说故事,应该也是认可甚至佩服的吧?只是看到了局限性以及觉得有些方面过头了之类的吧?
: 这么一说,逍遥游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着大,包括最后两个例子,反驳大而无用,都得先“大”起来呢,何来躺平。
: 我目前的理解,逍遥有时可能是侧重自身心态上的吧,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的基调感觉蛮重的。
: ...................
--
FROM 117.12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