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的回复,反复看了好几遍。这世上难找到一个了解陶渊明的,即便是一千六百多年以来无数号称研究陶渊明的专家,也没有几个真的懂他。我非常喜欢闲情赋,第一次读到的时候泪流满面,哭了好久不能停息,因为心疼他,凭第一直觉我知道那是他的真情实感。而在当年,彼此都处在书香门第之贵族,是不可能通私情的,所以这个情,仅限于陶渊明自己的内心,他也不会让那个女子知道的。另外我想向您请教,您说的闲情赋中那个女子是程氏妹的这个推测,我是第一次听到,可还有其他诗文有相关佐证?望不吝赐教。感谢!
【 在 chunzai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个女人可生双胎,但先后一死一续两个老婆,不可能同时生下两个儿子。陶公不善于钻营逢迎,难免经济困难,也与他同时有五个儿子和几个弱女有关:“弱女虽非男,慰情聊胜无”(《和刘柴桑》)。虽然人丁兴旺,也是个不小开销。中国古代除非有妾,死亡率太高,一般很少有超过三个子女的家庭。古典长篇小说里可见一般。
: “喜欢的女子”好象是个会弹琴的高档女子,陶公为她赋了《闲情赋》。这个赋可能是晚年平静下来的追忆悼念。这个女子可能就是程氏妹,她象林黛玉一样,与陶公从小耳鬓厮磨,“抚髫相成”所以有“特百常情”。陶公后来为这程氏妹丧奔,“情在駿奔,自免去職。”二话不说,辞职做农民,可见感情比海还深。陶公在《祭程氏妹》中云“触事未远,书疏犹存”,程氏也识字,极可能也会弹琴,陶家在渊明二十岁之前是大户人家,所以陶公博览群书,有很厚的文字功底,而且会弹琴。如果真如此,陶公注定不可能娶这同父妹,所以只能写赋发挥想象力过过瘾,而且由于人言可畏而“藏之名山”等以后“传之其人”的。但陶公在文学史中无可争辩的一流地位因此下降为二三流,好在那也是身后事,无所谓,白底黑字,谁也撼动不了它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最高地位。
:
--
FROM 114.24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