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人口是核心资源,因为土地(农业)是主要生产资料,没有人口就没有土地产出,也就没有财富,掳掠人口,尽徙其民屡见不鲜。
近代随着工业化、智能化的发展,农业不再是核心财富创造产业,随着生产效率的极大提高,土地也不再需要巨额人口,工业、科技转为核心资源,科技创造最多的财富。
而科技源于人口,但不再是过往的喘气的人口,喘气的人口拿把锄头就能下地干活,但是他没有足够的知识,没有办法进行科技含量提升的劳作。
现代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还是人口,但不是普通人口,而是受教育人口,东亚的崛起离不开东亚普遍对教育的重视。
一线、二线城市,人口占据中国整体的比例其实非常有限,虽然因为各种金钱问题,戾气很重,而且往往占据舆论导向,但其实对他们提升的边际支出比较高,远不如对更普遍广大地区的提升。
国家还有6亿人口收入低于1000每月,应该提升他们的受教育水平,让教育更加平民普及,让更多贫民家庭能够通过学习提升家庭生活,要解决的是最广大地区人民的受教育水平,应该把诸如高中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范围,或者将更多的知识向下转移,比如大学低年级的通识课内容进入高中,让更多的地方青年不再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而是提升整体知识水平。
对于大城市,甚至中产富裕阶级,因为房价等压力而产生的少生孩子,这都是正常的自然现象,教育资源过于拥挤,少生了自然人口下降,甚至他们都不生了,还能空出资源。国家应该将资源向地方倾斜,包括乡村振兴、地方教育提升等,让国家的发展辐射到更广阔的范围,让更多的平民家庭诞生精英人才。
--
FROM 218.249.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