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是高中奥数省一等奖获得者,想从数学智商的被压抑程度来换算大概相当于喝了几瓶啤酒(由此就可以测试严重慢性疲劳、嗜睡症的受影响程度,如此病变患者被影响程度的长期主观感受如何更好地数量化我想是非常重要、非常有价值的)。这里就会碰到一个很基本的问题需要解释下——“中学奥数排名靠前者在酒席上往往酒量差,同样三瓶啤酒的话,常喝酒的人没问题,数学好的人则常常喝不下”,特此进行阐述。
以中小学奥数排名对应数学智商(中小学奥数往往是层层淘汰赛,最终留下对学校或对应区域最优秀的几个选手去参加更高层次的数学竞赛;一个优秀的中小学奥数选手需要的培养周期往往很久,尤其是高中数学联赛入围者,这里认为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获得者对应的数学智商靠前排名比例大体能对照这部分获奖者在同龄人群中的比例*5的范围内)。
按照查找的一份智商分布数据“智商在140以上的只占0.4%,智商在90以下的也只占0.2%,智商在90-100的占了80%。”,如此估算的话,奥数省级一等奖的获得者很多对应的数学智商(这里只讨论数学智商,这部分侧重理性智商,人群智商还有感性部分权重,后者暂不考虑)可以在140以上。
对于一个常喝酒的人,比如数学智商110,三瓶酒下来(比如前后持续半小时)可能降低X1的数学智商(X1比如30),这个时候就不适合做对数学正确率要求较高的对账、核算工作(否则的话就很容易与另一方产生纠纷,简单算术题错误率会比常人明显提升)。酒后开车的危险性要比未饮酒时的事故率提升非常多倍,根据我的思考,这个的本质原因与简易算术题的错误率比常人明显提升的逻辑应该是完全一致的,应该都是理性智商被明显压制。
对于一个奥数省一获得者而言,比如数学智商140的人,同样三瓶酒(比如前后持续半小时)该情况数学智商下降值X2就要超过前面设定的X1(比如30变到40或50)。X2要大于乃至大大于X1我想非常容易解释,毕竟同样三瓶酒同样一个人在数学思维更活跃时候对数学智商印象要大于继续三瓶酒后的数学智商影响。由于这里X2大于乃至大大于X1,因此奥数省一获得者(或类似的数学尖子生)连续多天喝三瓶酒的话,就会感觉明显不适应相应第二天工作或工作节奏。连续多天不适应原先的工作或工作节奏就会快速地让奥数省一获得者(或类似的数学尖子生)认为自己不能多喝酒或者推脱多喝酒,而数学智商110的人则比较没有这样的工作或工作节奏明显对比,
前者往往对于三瓶啤酒要更敏感(即便不用等到第二天而只是酒后半小时,同等啤酒量前者往往也要更敏感)。
但同样三瓶酒下来,数学智商140的人相比数学智商110的人要做对数学正确率要求较高的对账、核算工作时(比如持续1小时),肯定还是会有明显的区别的(一般情况下,前者依旧要比后者好不少)。此外,数学智商140的人相比数学智商110的人,前者发酒疯的比例(比如限定喝100次3瓶以上啤酒或等酒精量酒时前者中发3次以上酒疯的人群的比例,发酒疯比如出现明显破坏行为等进行限定;后面类似)应该也比后者发酒疯的比例远远小得多(这里已经限定了喝100次3瓶以上啤酒或等酒精量酒,麻醉量前后者是相当的,主要区别则在于初始数学智商值),当然当前还没有查询到这样的学术论文数据。
由此应该可以比较严谨地解释前面提出的“中学奥数排名靠前者往往酒量差这一认知谬误”。欢迎大家补充这部分的观点,谢谢。※ 修改:·xpu 于 Sep 12 00:18:46 2024 修改本文·[FROM: 117.28.0.*]
※ 来源:·水木社区
http://www.mysmth.net·[FROM: 117.28.0.*]
修改:xpu FROM 117.28.0.*
FROM 117.28.0.*